您现在的位置: 五台山旅游门户网 >> 佛教文化 >> 佛教学院 >> 佛学研究 >> 文章正文
  佛说八大人觉经讲记         ★★★
佛说八大人觉经讲记
作者:佛宇 文章来源:五台山旅游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2-22 23:53:35
    
    
    本经经文称,‘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基于‘因缘所生法’,本身具有生住异灭的特性,不能永恒存在的原则来看,世间无常与国土危脆,无宁是必然的后果。古人俗谚云:‘世间无不亡之国,无不破之家。’翻开二十四史来看,历代王朝,周代享国最久,也不过八百年。八百年,在无始无终的时间中,不过是一弹指而已。秦始皇妄想享国万世,根本违反了宇宙万法运行的法则,所以二世即亡,这是自无常来说。至于国土危脆,风灾、豪雨与地震,随时随地发生,以目前科学技术,能抗拒得了天然灾变吗?连预测都测不准,能说不是国土危脆吗?
    
    
    
    ‘四大苦空,五阴无我’。四大五蕴,本来就是因缘和合之法。由四大和合而有种种物质现象,由五蕴和合而成一个圆颅方趾的我。而四大五蕴,本身即在生住异灭、变化无常之中。我们怎能期待四大常住,而五阴(即五蕴)中有一个真实、永恒、主宰的我呢?经文谓:‘生灭变异,虚幻无主’。万法生住异灭,端视因缘。因缘具足,生起存在;因缘散离,变异坏灭。
    
    
    
    至于‘心是恶源,形为罪薮’,是说我人心识之中,有著与生俱来的烦恼—贪、嗔、痴、慢、疑、恶见等六种根本烦恼,和忿、恨、嫉、恼、覆、悭等二十种随烦恼。这种种烦恼之火,每日间在我人心头燃烧,使我人迷惑颠倒,造作种种身口意之恶业。而种种恶业,无不由心造作出来,譬如手之操刀杀人,口之出言骂人,必先有杀人骂人之心,而后始有身、口之行动,故《佛遗教经》曰:‘此五根者,心为其主,是故汝等,当好制心,心之可畏,甚于毒蛇、恶兽、怨贼,大火越逸,未足喻也。’
    
    
    
    心头烦恼之火,甚于毒蛇,猛兽。烦恼如何燃烧,造作了什么恶业,我想诸位打开电视、报纸,无数活生生的事例展现在我人眼前,就不必在这里一一细说了。
    
    
    
    如果说:‘心是恶源’,亦不尽然。我人心识中固然有二十六个烦恼心所,但相对的也有十一个善心所。起惑造业的固然是我们的心识,而发菩提心,行菩萨道的,又何尝不是这一颗心识?《华严经》云:‘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又曰:‘心如工画师,能画种种物。’画好画坏、画美画丑,全在我们一念之间。
    
    
    
    本段经文的末了,说的是‘如是观察,渐离生死。’意思是说,我们‘常于昼夜,至心诵念。’由‘世间无常,国土危脆……’,以至于到‘心是恶源,形为罪薮。’不仅止是诵念,而是要观照、察看、反省、修持,如此,就可以逐渐脱离生死苦海。
    
    
    
    一九八九年十月廿九日撰稿
    
    
    
    【第五讲】人生是大苦聚—多欲为苦、生死疲劳
    
    
    
    第二觉知,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1)人生是大苦聚
    
    
    
    在《八大人觉经》三百多字的经文中,有‘四大苦空’,‘多欲为苦’,‘贫苦多怨’,‘苦恼无量’,以及‘愿代众生,受无量苦’等句子。苦字之出现,有五处之多,由此可知,苦之一字在本经中的重要性,亦可进而推知,苦字在佛教法义中的分量。佛教的基本教理‘四圣谛’,把‘苦谛’放在第一位。小乘佛教标志的‘四法印’,也把‘诸受皆苦’也列为法印之一,所以小乘佛教的教义,可以说以苦为出发点。而佛经也屡屡提示我们,‘人生是一大苦聚’。
    
    
    
    说到人生是大苦聚,有一小故事可资证明。据说早年间,某人穷途末路,无以为生,他剃光头发,偷得一袭僧衣穿在身上,冒充出家人向农家化缘。他到了一家门口,这家只有一对孤苦无依的老夫妇,正在为生计烦恼。看见出家人来到门前,忙请他入内,并恳请师父开示。
    
    
    
    可怜这个假和尚没念过佛经,那里懂得什么开示?但经不得老夫妇一再恳请,急得假和尚满头大汗,最后只说得出两个字:‘苦啊!’他本是为自己的处境叫苦,没想到那老夫妇忙不迭的接口说:
    
    
    
    ‘对、对,师父,是苦啊!’那假和尚饥肠辘辘,没想到骗一口饭吃也是这么不容易,不觉叹了口气道:‘难哪!’
    
    
    
    那对老夫妇竟然跪下叩头说:
    
    
    
    ‘师父,你真是活神仙,都给你说对了,真是又苦又难哪。’
    
    
    
    由此可见,这苦和难,是娑婆众生共有的感受。
    
    
    
    释迦牟尼佛陀的教法,为何以苦作为人生的判断?因为苦是人生的真象。《佛地经》上说:‘逼恼身心名苦。’无可否认的,我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有受不尽的身心逼恼。此种逼恼,不仅是来自外在的环境,同时亦来自我人的内心,我人内心的种种欲望和烦恼,全是苦所生的根源。
    
    
    
    (2)三苦与八苦
    
    
    
    在佛经中,关于苦的名目很多。有二苦、三苦、四苦、五苦、八苦、十苦等不同说法,二苦之说出自《大智度论》,谓内苦及外苦;三苦之说出自《俱舍论》,是苦苦、坏苦、行苦;四苦之说出自《大乘义章》,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五苦之说出自《五苦章句经》,于生老病死四苦之外,再加上胎狱之苦;八苦之说出自《大涅槃经》,即生苦、老苦、病苦、死苦,再加上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十苦之说出自《释氏要览》,而《瑜伽师地论》更将苦分析为十九种,名目繁多,不再一一细述。于此仅将最常提到的三苦、八苦分述如下。兹先说三苦。
    
    
    
    三苦是苦苦、坏苦、行苦。这三种苦,是依苦的性质而区分的。苦苦是吾人生理上的苦,也就是一般说的痛苦,如生病时肉体上的痛苦,受外伤时肉体上的痛苦,以至于鞭挞棒击时肉体的痛苦。《大乘义章》卷三上说,饥饿、疾病、风雨、劳役、寒热、刀杖等众苦之缘而生的苦,谓之苦苦。此为与前五识相应的苦。也就是三受中的苦受。
    
    
    
    坏苦:坏苦是吾人心理上的苦,也就是乐境消逝或坏灭所引起的苦。契经上说,诸可意之乐受法,生时为乐,坏时为苦。如亲人死亡、钱财损失、名誉受损等精神上所引起的痛苦。此为与第六识相应之苦,也就是五受中的忧受。
    
    
    
    行苦:行苦是因缘和合或离散,因而使种种现象迁流变异的苦,这是一种微细不易察觉的苦。行苦的行,就三法印中诸行无常的行,这在汉译经典中被解释为‘造作’。也就是说,凡是因缘造作之法(有为法),其本身没有‘自性’—即是没有定性。它受因缘聚散的影响而有生灭变异。基于对这一点的理解,任何的幸福与快乐,不能常住,终归消逝,这叫做行苦。
    
    
    
    至于八苦,是概括著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苦,分述如下: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专 题 栏 目
    最 新 热 门
    普通文章[图文]加拿大、澳大利亚…
    普通文章佛教圣地五台山许愿记
    普通文章游佛国五台山有感
    普通文章世人关注五台山尼姑庵
    普通文章北京怀柔朝阳寺将举办中…
    普通文章四大皆空是哪“四大”?
    普通文章[组图]佛教四大吉花都是…
    推荐文章谈中国茶文化中儒释道思…
    普通文章茄子十吃方法大推荐
    普通文章佛教八大宗派序
    最 新 推 荐
    推荐文章五台山农民著书留住失传…
    推荐文章[图文]16尊云冈石窟流失…
    推荐文章中央统战部部长杜青林一…
    推荐文章山西省慈善总会捐款 600…
    推荐文章峨眉山佛协"爱国教育红色…
    推荐文章山西省慈善总会将开展疾…
    推荐文章辽宁葫芦岛华严寺朝山团…
    推荐文章“佛门三宝”齐聚南京四…
    推荐文章唐山发现一寺院遗址出土…
    推荐文章河南嵩山少林寺方丈永信…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