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五台山旅游门户网 >> 佛教文化 >> 佛教新闻 >> 文化艺术 >> 文章正文
  吴言生在法音说禅:禅的修行与受用         ★★★
吴言生在法音说禅:禅的修行与受用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法音》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5-28 16:43:26
使每个人都认识到本有的 “衣珠”,而获得生命的圆满自足:“祖师西来,特唱此事,只要时人知有。如贫子衣珠,不从人得。”(《五灯会元》卷十六)


三、开悟

  由于分别智的生起,我们逐物迷己,迷己逐物,失去了精神的家园。一切二元的、相对的意识都是迷失。要获得开悟,必须超越对立。禅师们千种言,万般说,都是要让你早日回家,回到精神的本源。

  体验清静的本心来获得开悟,最为主要的方法就是不二法门。《维摩经》中三十二位大菩萨都维摩诘探讨什么是不二法门,主张将净和秽、长和短、大和小等区别全部超越,等而视之,就是不二法门。不二法门遂成为禅宗超越一切分别、一切对立的法宝。

  如“彼此不二”。《法华经》说“佛种从缘起”。《杂阿含经》卷四十七说:“此有则彼有,此生则彼生;此无则彼无,此灭则彼灭。”佛教区别于其它任何哲学、教派的根本点就是它的缘起论。缘就是事物间普遍的联系和条件,一切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依仗一切的条件而合成、而解散,没有固定的独立不变的性质,各种事物都是由缘而生,由缘而灭,诸法从缘起,诸法从缘灭,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因缘合成的。此有则彼有,此生则彼生。

  万事万物皆由缘而起。《楞严经》卷4说:“譬如琴瑟琵琶,虽有妙音,若无妙指,终不能发。”本是形容学人开悟,需要自心清净与师家指点这两个方面的因缘和合。苏轼《琴诗》也借用此语,表达了对声音和合的体认:“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仅有琴弦不能发声,仅有指头也不能发声。琴声产生于手指与琴弦的相互作用。琴声如此,世上万物,莫不如此。

  又如“垢净不二”。污垢与干净等一切分别实际上来源于我们的自心,如果消除了分别对待的心,所有的对立也就冰消瓦解。鸠摩罗什大师在《维摩经·入不二法门品》注中指出,好比洗脏东西,等到把脏东西完全除去了,才谈得上是干净。净与垢相对而言。既已无垢,净亦不存。禅宗则将这种由秽而净、净亦不存的渐进过程,转化为净垢不二的直觉体证。

  禅宗强调本心的清净、纯净,但是如果我们因此而执着于清净,就又被清净所束缚了,所以禅宗很注重破除学人对清净的执着,对清净与污浊的分别加以破除。当学生问什么是清静的法身、什么是佛教的至高无上的法身时,禅师就告诉他清静的法身是“浓滴滴地”,或者干脆就是在粪堆里“头出头没”的蛆虫!这是因为再清净的事物,只要你执着它,就又成了问题。禅心不执着丑,也不执着美,不执着迷,也不执着悟。

  白居易问唯宽禅师怎样修身养性,禅师告诉他:“心本无损伤,云何要修理?无论净与垢,一切念勿起。”白居易仍感困惑,再度发问说,垢念不可有,为什么净念也不能生起?惟宽说:“如人眼睛上,一物不可住。金屑虽珍宝,在眼亦为病。”(《传灯录》卷七) 金屑虽然珍贵,但如果把它放到眼睛上,就会伤害了眼睛。智慧的眼晴上也是著不得任何尘屑的,哪怕是被认为是觉悟的珍贵的见解。

  再如“烦恼即菩提”。有一首唐诗描述了酷暑中一位高僧参禅打坐的情形说:三伏闭门披一衲,兼无松竹荫房廊。安禅未必须山水,灭却心头火自凉。

  参禅悟道并不一定要到深山幽林中去打坐,只要灭却“心头”,纵然置身在“火”中,仍会感到凉爽。“心头”就是相对的、分别的意识,当你将分别的意识去掉,就会“火自凉”,置身在熊熊烈火里面,也会感到非常的凉爽。这个“火”不是别的,就是世俗的种种烦恼欲望。所以《维摩诘经》说,“火中生莲花,是可谓稀有。在欲而行禅,希有亦如是。”跑到深山古寺,眼不见心为净,这样的本事还不算真本事。你整天到晚在万丈红尘之中,能够百花丛中过,却是片叶不沾身,这样的修行才是绝顶的高人。

四、受用

  本心是澄明的,由于分别智的生起而迷失,我们通过各种方法来重新见到本心本性,这是开悟。那么,开悟之后我们又能得到怎样的受用?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是“触目菩提”。我们所见所闻都是纯真的佛性的显现,佛性时时刻刻在呈现着它自己,山山水水都是真如,都是法性。《涅槃经》说,佛性犹如虚空,虚空无所不包,连墙壁瓦石等“无情”物也不例外。

  “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自然界的一切,只要我们用心去听,用心去体会,都能感到一份生命的真实。无情皆有佛性,山水皆是真如,“雾锁长空,风生大野,百草树木作大师子吼,演说摩诃大般若。”(《古尊宿语录》卷十九)很多参禅的人就是从一声蛙鸣、一丛翠竹、一片月光、一朵黄花中开悟的。苏轼游庐山东林寺时,作偈呈常总禅师:

  溪声便是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专 题 栏 目
    最 新 热 门
    普通文章[图文]加拿大、澳大利亚…
    普通文章佛教圣地五台山许愿记
    普通文章游佛国五台山有感
    普通文章世人关注五台山尼姑庵
    普通文章北京怀柔朝阳寺将举办中…
    普通文章四大皆空是哪“四大”?
    普通文章[组图]佛教四大吉花都是…
    推荐文章谈中国茶文化中儒释道思…
    普通文章茄子十吃方法大推荐
    普通文章佛教八大宗派序
    最 新 推 荐
    推荐文章五台山农民著书留住失传…
    推荐文章[图文]16尊云冈石窟流失…
    推荐文章中央统战部部长杜青林一…
    推荐文章山西省慈善总会捐款 600…
    推荐文章峨眉山佛协"爱国教育红色…
    推荐文章山西省慈善总会将开展疾…
    推荐文章辽宁葫芦岛华严寺朝山团…
    推荐文章“佛门三宝”齐聚南京四…
    推荐文章唐山发现一寺院遗址出土…
    推荐文章河南嵩山少林寺方丈永信…
    相 关 文 章
    大修行者能代众生消业吗…
    修行人不要成为变相的生…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