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五台山旅游门户网 >> 旅游资讯 >> 旅游新闻 >> 山西旅游 >> 文章正文
  山西太原旅游凹陷之惑:晋祠申遗陷入危局         ★★★
山西太原旅游凹陷之惑:晋祠申遗陷入危局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山西省旅游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3-27 9:52:43
2006年12月15日,国家文物局正式公布刚刚审定通过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重设目录,我省的五台山和襄汾丁村古建筑群上榜。即便是新近提出“申遗”的晋商大院也榜上有名。但是,在2001年就提出“申遗”的晋祠却被排在预备名单之外。

  就在今年2月底,太原市文物局还曾公开表态:力争“十一五”期间让晋祠“申遗”成功,但现在距离“十一五”末还有四年时间。晋祠“申遗”陷入危局。

  “申遗”三条件

  唯一性和完整性不足

  1982年,《光明日报》曾刊发了作家梁衡的一篇文章——《晋祠》,该文语言优美、流畅、生动,把晋祠悠久的历史文物和优美的自然风景介绍得形神兼备。同年,该文即被收入中学语文教材。

  20世纪70年代生人,即便没有到过晋祠,但只要他念过初中,也会通过这篇课文对晋祠有个初步了解。1961年就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晋祠,始建于北魏,是为纪念周武王次子叔虞而建。这里殿宇、亭台、楼阁、桥树互相映衬,山环水绕,文物荟萃,古木参天,是一处风景优美的大型祠堂式古典园林。祠内现有宋、元、明、清各式建筑100余座,其中,宋建圣母殿、鱼沼飞梁,金代的献殿被国家文化部鉴定为“三大国宝建筑”。

  为使晋祠这一珍贵的世界文化遗存永久传世,2001年9月,太原市委、市政府公开宣布晋祠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其后,太原市召开了晋祠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专家论证会,邀请国家文物局、建设部、中国工程院、清华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及省文物局的专家对申报工作进行可行性论证,并委托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制作了《晋祠保护规划》。

  为配合晋祠申遗的环境整治要求,2002年7月,现晋祠博物馆和晋祠公园之间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拆迁改造。至2003年8月底,中堡街全部被拆除,总拆迁面积48962.21平方米。与此同时,有关部门投资2770万元在晋祠东庄营打井五眼、埋设输水管道5449米,完成了晋祠大循环水工程,使得已经断流多年、曾被誉为“晋祠三绝”之一的难老泉重新开始流水。

  2004年,晋祠申遗工作再掀热潮,太原市委、市政府还把此项工作当成当年的主要工作之一来抓。

  客观地说,晋祠“申遗”的前期工作做了不少,钱也花了不少。但是,最新公布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为什么没有晋祠的名字呢?

  “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必须具备真实性、唯一性、完整性三个条件。”原山西省建设厅副厅长曹昌智说,晋祠的真实性是毋庸置疑的:已经历900余年的雨雪风霜,依然如山似塔、威风不减的4尊宋代铁铸武士像,与之遥遥相望的圣母殿中的宋代彩色泥塑,还有以周柏、隋槐为代表的许多千年古树,无不向游人讲述着晋祠悠久、真实的历史。

  曹昌智是我省的申遗专家。上世纪90年代初期,他率先提出并作为主要组织者奔波5年,最终让当时谁也不看好的平遥古城一举戴上“世界文化遗产”桂冠。为此,他被誉为“山西申遗第一人”。因为在“申遗”方面驾轻就熟,经验丰富,2003年,曹昌智受邀参与晋祠“申遗”工作。在他看来,晋祠没有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关键是其唯一性没有得到深入挖掘,而其完整性在拆迁整治过程中又遭破坏。

  文化特色不清晰

  晋祠“申遗”最大障碍

  2006年12月14日下午,记者在晋祠采访期间,曾以普通游客身份花钱请了一个专业导游进行讲解。

  导游介绍的无非就是晋祠是为纪念谁而建,曾经的晋祠八景有多美,还有就是针对圣母殿、侍女像、难老泉等景点的逐一介绍,其间再穿插许多故事或传说。但是从始至终,导游也未能说出晋祠和国内为数众多的祠堂庙宇相比有何独到之处。

  因为记者多次追问这个问题,导游显得非常尴尬:“我当导游好几年了,带过的游客也不计其数,以往也有游客提问题,不过我还从没有听到过你提的这种问题呢?”

  而这恰恰就是晋祠没有登上《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组织在考察一个申报项目时,非常注重该项目的唯一性。如果你提炼不出自己的精华所在也就是唯一性,即便可能招来大量观光游客,但世界遗产组织仍然不会让你登上《世界遗产名录》。

  曹昌智说,平遥古城之所以能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不仅因为它是一座真实的历史城市,而且是完整保存下来的中国汉民族古代县城的原型,世界上独此一例。相比之下,对晋祠价值唯一性的评定,时至今日却依然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没有明确定论。目前有关晋祠林林总总的见解多钟情于晋祠风景的神韵,或流于历代名家的赞誉。于是,一些人士常在旅游观赏层面加以评析,而忽视对其社会思想文化的深入发掘,使许多到过晋祠的人感慨之余却茫然不知其历史价值所在,对它的文化特色更不清楚。这种莫衷一是的状态最终成了晋祠难以列入我国申遗预备名单的主要障碍。

  “申遗”工作不到位

  晋祠有独特历史价值

  这个问题也是我国著名古建筑和文物保护专家郑孝燮、罗哲文先生所关注的。就此,他们直言不讳地指出——“晋祠申遗工作不到位。”

  没有明确定论并不等同于晋祠没有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唯一性。为此,曹昌智曾于2003年花了三四个月的功夫,浏览了《国语》、《左传》、《史记》、《山西通史》、《阳曲志》、《晋祠志》等36种文献资料并向郑孝燮、罗哲文先生请教后,又与负责我国申遗工作的领导、专家切磋,数易其稿,最终将研究所得写成《晋祠的历史价值与文化特色》一文。

  曹昌智认为,论及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的条件,关键在于晋祠完全符合“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这项标准。晋祠价值的唯一性突出体现在其祠庙园林所传承的历史信息及其文化内涵。它见证了中国西周初期封侯而建国、封地而建国的社会沿革和宗法制度,同时也集中展现了中国宗庙祭祀与民间崇祀的传统文化。中国的宗法制度始于夏商而成于西周,对于当时社会乃至其后2000多年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和思想理念产生过极其深刻的影响。如今能够见证这一文明和文化传统的实物唯有晋祠。在中国现存的所有礼制建筑中独此一例。

  2003年10月,他撰写的《晋祠的历史价值与文化特色》一文,曾被太原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璞转交《太原日报》公开刊发。遗憾的是,这项研究成果至今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一刀切”式的拆迁

  切断晋祠“申遗”的捷径

  现在一提到“申遗”,人们往往就会想到“拆迁”二字。在很多人眼里,要想“申遗”成功,就必须对景区周边进行大规模的拆迁整治。

  “其实这是一个误区。”曹昌智说,一个好的景点,是与其周边环境相得益彰的,绝不是把景区周边变成大块绿地就算完事,这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另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完整性所决定的。

  按照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规划,晋祠博物馆门外的中堡、南堡、北堡都是要拆迁的。

  2003年,受当时分管太原市城建工作的副市长袁高锁邀请,曹昌智实地考察晋祠后,为中堡拆迁深感痛惜。他说,拆迁首先要搞清被拆除的对象属于什么性质?比如说首先被拆的中堡,如果它属于违章建筑,那就一定要拆。但事实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为防元朝残余势力反攻而在太原周边建造了“九营、十八寨、二十三堡”(比如说北营、孙家寨、刘家堡)等一大批防护设施,如今的晋祠中堡、北堡,就是当时建成的。

  “拆迁整治时为什么不保留一些古风古貌的建筑,而是‘一刀切’式的拆迁呢?”作为亡羊补牢式的措施,曹昌智建议尚未拆除的北堡暂时就不要拆了,已经拆除的中堡如果有条件的话,完全可以适当恢复,用于开办书社、举行论坛等等,这样不仅可以让中堡和晋祠相得益彰,还能为当地群众创造一些就业机会。

  2002年到2003年的这次大拆迁,也彻底切断了晋祠“申遗”的另一条捷径。

  所谓的捷径,就是让同样历史悠久的晋祠镇和周边的晋商大院捆绑起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如果晋祠镇成为世界文化遗产,那晋祠作为晋祠镇的一部分肯定跟着沾光。这个主意,是时任国家文物局世界遗产保护处处长郭旃提出来的。提出这个建议的背景是曹昌智和郭旃的私交甚好,郭应曹的要求提出来的。

  郭旃对晋祠环境整治过程中采取的“一刀切”式拆迁方法是坚决反对的。2004年,郭再次来山西时,曹昌智盛邀郭旃再去看一次晋祠,但郭没有答应。他的两句话非常耐人寻味:“你们已经把晋祠镇给拆了,还看什么呀?”“怎么晋祠申遗工作老是走偏?”

  郭旃不理解晋祠申遗工作为什么老是走偏,可惜“走偏”还在继续。那次风波过后,曹昌智曾牵头为晋祠重作了一次规划,也得到专家的一致认可并被太原市政府常务会批准通过。但这个规划压根没有得到实施,相反是晋祠的保护规划又一次被重作。在做最新一次规划时,某设计单位竟然提出把晋祠的循环水做成“龙”字形。

  对于这种严重破坏晋祠完整性的规划思路,曹昌智极力反对。太原市政府一名主要领导也曾就此问题当面批评设计人员:不要搞这些花哨的东西,你把循环水设计成“龙”字形,谁能看出来?莫非还要让游人坐飞机从天上往下看?

  “申遗”大门尚未关死

  需要扎实细致地做工作

  目前,登上《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申遗项目已经多达35个。那么,根据世界遗产中心“一个国家一年只能申报一个文化遗产项目”的规定,是不是就意味着晋祠申遗至少要等到35年以后?

  “这是人们对‘申遗’认识的又一个误区。”曹昌智说,国家文物局对此次重设的文化遗产项目实行的是动态管理。对于此次没有被列入名单,但保护管理状况良好、申报条件成熟的项目,会不定期吸纳到名单中来。相反对于已经列入名单的项目,如果保护管理状况存在严重问题,随时可能从名单中删除。所以说晋祠“申遗”大门尚未关死。

  “‘申遗’时间及‘申遗’成功与否,主要是取决于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和扎实细致的基础工作,而资金等问题都不是决定性因素。”曹昌智说,如今一提到“申遗”,有关部门就大喊“资金不足”,而许多事情并不是花钱就能搞定的。

  有关部门新设想

  晋祠和晋阳文化古城捆绑“申遗”

  晋祠博物馆副馆长、晋祠“申遗”领导组副组长崔助林说,目前困扰晋祠景区的南北向道路,除了晋祠公园广场东面的道路还有两条:一条是晋祠公园和博物馆之间的马路;一条是圣母殿背后的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战备公路。其中后者对晋祠影响最大。该路距离圣母殿仅一二十米,每天从这里驶过的重型货车飞散的煤尘,不仅严重影响到圣母殿彩塑的颜色,而且货车产生的震动直接危及到圣母殿建筑主体及其内部的所有珍贵文物。

  “现在最难的问题还是环境整治。”崔助林在分析晋祠“申遗”的难题时坦陈这一点。另据他讲,为了解决晋祠单体“申遗”的“体量偏小”问题,现在有关部门已经提出把晋祠和晋阳文化古城捆绑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设想。

  “其实,晋祠要能申遗成功,那当然是最好不过了。反过来讲,就算是‘申遗’不成,我们也要下大力气对晋祠环境予以彻底整治,起码也要通过此次整治进一步提升晋祠景区的品位。”崔助林说,这是他们的底限。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专 题 栏 目
    最 新 热 门
    最 新 推 荐
    相 关 文 章
    90亩荷塘今夏再现晋祠外
    晋祠外八景之一“大寺荷
    三晋第一名胜----“晋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遗
    记者暗访晋祠、天龙山景
    申遗“大手笔”与赚钱“
    嵩山申遗暂缓 中国"申遗
    喜迎中秋国庆2008山西太
    山西太原市:晋祠“野导
    以晋祠谋篇布局——太原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