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五台山旅游门户网 >> 佛教文化 >> 佛教人物 >> 历代高僧 >> 文章正文
  [图文]波颇           ★★★
波颇
作者:佛宇 文章来源:五台山旅游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2-15 7:47:21

  波颇,即波罗颇迦罗密多罗,意为明知识,中印度人,出身刹帝利种姓。10岁出家,诵一洛叉大乘经约10万偈,受具足戒后,改而学律藏,后又修习禅定12年,复南游摩伽陀国那烂陀寺,从戒贤论师学17地论,因17地论兼明小教,波颇也因此兼诵一洛叉偈小乘诸论。波颇识度通敏,又很有风度,所以很受尊重。其弟子般若因陀罗跋摩等,相继领徒归国匡化,也都很有成就,很受各国王臣的欢迎。波颇居无定所,不滞一方。时值突厥势力炽盛,波颇便率道俗10人,辗转北行,到达西突厥叶护可汗牙帐。波颇在突厥弘法,没几天就得到突厥贵族的信任。叶护可汗派人昼夜侍候,同行道俗也都受到礼遇。武德末,西突厥请求与唐和亲,唐高祖应允,随又派高平王赴西突厥。高平王于突厥见到波颇,便邀请波颇入唐。叶护可汗等不放。高平王便通过朝廷征调波颇。叶护可汗为维护与唐的和亲关系,便让波颇随高平王入朝。贞观元年(627年)十一月,波颇到长安,被安置在兴善寺,开始了他在唐土的弘法活动。时释门英达,纷纷随之修造。古往今来,传教词旨有所未喻者,波颇都详加剖析。唐太宗还波颇入宫,波颇就借此机会,躬传法理。

  隋末战乱,佛经的传译工作基本停止。唐初,因唐高祖将李氏本家的道教摆在佛教之前,所以佛教的地位仍不如隋,佛经的翻译工作也仍未恢复。至贞观三年(629年)三月,唐太宗才决定恢复译场,延请名僧硕德,兼闲三教、备举十科者19人,于兴善寺重开传译。玄谟、僧伽等译语,崛多律师证译,法琳、惠明、慧赜、慧净等执笔,“殷勤详覆,审定名义,具意成文,慧乘、法常、慧朗、昙藏、智解、智首、僧辩、僧珍、道岳、灵佳、文顺等证义。上柱国、尚书左仆射(亦即当时的宰相)、邢国公房玄龄,散骑常侍、太子少詹事杜正伦,礼部尚书、赵郡王李孝恭等参助诠定,右光禄大夫、太府卿萧璟总知监护。至贞观四年(630年)四月,译成《宝星陀罗尼经》10卷。后移住胜光寺,译《般若灯论释》15卷、《大乘庄严经论》13卷,至贞观七年(633年)春译成。唐太宗下令“各写十部,散流海内”,并赐波颇绢帛百段,其他参译者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奖赏。

  波颇当年主持译事,阻力很大,还有人攻击波颇“侥幸时誉,敢驰於后,故聚名达,废讲经论。”幸有沙门灵佳挺身申辩,译事才得以继续进行。波颇、灵佳还想扩大译经队伍,将波颇带来的梵本佛经尽数翻译,终于未能如愿。至贞观七年四月波颇圆寂,仅译完3部38卷。

  波颇译经成绩虽然不大,但他是唐代主持译场译经的第一人,开创之功,自不可没。

  波颇的东来弘法与译经,对玄奘的西行取经与更大规模的译经也有一定影响。贞观中,玄奘曾“遍谒名贤,备餐其说”,对于佛教各派的“各擅其宗”,常感到“莫知适从”。恰好此时波颇来到长安,向他介绍了印度那烂陀寺戒贤论师所著的《瑜伽师地论》,认为此论可以概括佛家学说。这就更激起了玄奘“誓游西方,以问所惑”的决心。10多年后,玄奘学成回国,在慈恩寺主持译经。起初玄奘的译场并无朝贵“监护”,玄奘便援引波颇译经旧例,请朝廷派员监护。于是唐高宗便派宰相于志宁、来济等大臣去慈恩寺译经馆助译鉴定,以“光价”佛业。波颇对玄奘西行与译经事业的影响,由此可见。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专 题 栏 目
    最 新 热 门
    普通文章[图文]加拿大、澳大利亚…
    普通文章佛教圣地五台山许愿记
    普通文章游佛国五台山有感
    普通文章世人关注五台山尼姑庵
    普通文章北京怀柔朝阳寺将举办中…
    普通文章四大皆空是哪“四大”?
    普通文章[组图]佛教四大吉花都是…
    推荐文章谈中国茶文化中儒释道思…
    普通文章茄子十吃方法大推荐
    普通文章佛教八大宗派序
    最 新 推 荐
    推荐文章五台山农民著书留住失传…
    推荐文章[图文]16尊云冈石窟流失…
    推荐文章中央统战部部长杜青林一…
    推荐文章山西省慈善总会捐款 600…
    推荐文章峨眉山佛协"爱国教育红色…
    推荐文章山西省慈善总会将开展疾…
    推荐文章辽宁葫芦岛华严寺朝山团…
    推荐文章“佛门三宝”齐聚南京四…
    推荐文章唐山发现一寺院遗址出土…
    推荐文章河南嵩山少林寺方丈永信…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