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五台山旅游门户网 >> 旅游资讯 >> 旅游新闻 >> 五台旅游 >> 文章正文
  五台山面临过度开发困扰 申遗道路艰难       ★★★
五台山面临过度开发困扰 申遗道路艰难
作者:admin 文章来源:五台山旅游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9-25 17:49:25
到这样的人,很诚实。”张平元说。因为此次同行的同事中有几位第一次来五台山,他们到旅行社找了个导游,在导游所在的旅行社,导游收费标准都是明码实价,这些价格都是经过物价局审核的。在游览途中,导游没有带他们购物,张平元说这在其他地方是难以想像的。

  价格透明可能是游客在五台山满意度最高的地方。五台山出租车公司就离五爷庙不远,在那里找个出租车上五个台顶,游客也不用担心被宰,因为到每个台顶的出租车费用都是明码标价的。在大白塔附近的小工艺品市场买东西,价格也比较便宜,记者随机采访了几十位游客,他们都说在五台山没有尝过挨宰的滋味。

  另外一个让游客十分满意的地方则是住宿的方便。国悟老和尚告诉记者,他也住在了家庭旅馆里,6平米大小的房间,一床一桌一椅,价格是每晚10元。因为他是僧人,他每天自己买菜,可以免费使用房东的炉子做点斋饭。

  并非只有消费能力低的旅客才能找到合适的房子,五台山已经形成了多个层次的立体化住宿格局。据统计,五台山现有星级宾馆11家(其中三星级和相当于三星级的宾馆4家,二星级和相当于二星级的宾馆10家),普通宾馆60多家,招待所、家庭旅馆300多所,大型饭店80多家并有各种娱乐场所,最多日接待能力达3.3万人次。

  一位张姓家庭旅馆老板说,他觉得五台山各个价位旅馆的存在都有其必要性。“五台山旅游有其自身特点,香客并非都是富人。如果我们这些家庭旅馆没有了,那经济条件不好的香客住哪里呢?香客减少了,当然会影响到五台山佛教圣地的声誉。”

  但是并非所有游客的五台山之行都那么顺利。游客小陈告诉记者,她是第一次来五台山,她独自一人坐夜车凌晨3点到达位于繁峙县砂河镇的五台山火车站。刚刚出了火车站,就有出租车司机上前拉她:“小妹妹,我是五台县城的,现在是顺道回家,你跟我上山吧,200块钱。”

  因为嫌价格贵,小陈选择了中巴车,就在她准备提包上车时,旁边一位看起来朴实热心的中年妇女拉住了她:“小姑娘,你别上这车,到台顶天还不亮呢,他们就会把你拉到和他们一伙的旅馆里,要多少钱就得给多少钱。而且他们经常半路要让你加钱的。”

  这位中年妇女信誓旦旦地告诉小陈,她们家的旅馆是国营的,条件很好,而且有发票,并保证第二天有很多上山的车,价格都很便宜。

  之后小陈才发现被骗了:旅馆条件特别差,两层楼、20多间客房只有一个卫生间;那位中年妇女所谓的发票不过是一张收据;第二天早上小陈发现并没有中巴车,只是一些连车牌都没有的黑出租在招揽客人。

  五台山火车站并非五台县辖地,但是很多游客并不知情。正像导游张静所说,五台山火车站治安环境差,是多次被游客反映的老问题。虽然五台山火车站并非五台县管辖,但是依然会严重伤害五台山的声誉,对此当地政府也同样无奈。

  一位当地的住户告诉记者,他认为砂河镇比较乱,是因为当地人受佛教影响较小,而五台山本地人普遍信佛,而且他们从五台山的旅游开发中获得了利益,所以他们更乐意维护五台山的声誉。

  五台山可以更好

  价格透明,导游不宰客,五台山人民善良热情,佛教圣地大师多——除了这些游客们比较满意的地方外,五台山风景区也存在一些问题。

  游客王枭是北京某大学大二学生,由于暑假回校较早,她就和几个同学一起来五台山游玩。8月底的一天傍晚,她和一位同伴出来散步,在大白塔附近,突然冒出两个穿着僧衣的年轻男人向她们要钱,王枭看他们年纪不是很大,就拒绝了,两人却一直站在他们面前不让路,她们俩吓得扭头就跑。在大白塔附近照相的一位摄影师也向记者讲述了类似的事件。

  一位从北京自驾游来的段姓游客也向记者讲述了他的一些疑虑。从2007年9月1日起,同为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九华山的寺庙将停止销售门票,敞开山门接待海内外僧众和游客,而九华山的进山门票为140元。与此相对,五台山的进山门票今年涨到了旺季168元。另外两大佛教名山的门票也比五台山低,峨眉山进山门票是120元;今年9月20日以后,普陀山进山门票从以前的110元涨到160元,不过如果经常来此上香,可以花300元办理年卡,一年内可以不限次数进山而不用再买门票。

  这位游客还向记者谈到了文物保护的问题。他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每年都会来五台山上香,就在近几年,他渐渐发现部分寺庙已经不复历史风采。

  不过五台山毕竟越来越好了。导游张静说,根据她的经验,五台山景区的游客中,组团旅游的比例在逐渐增大,而这些组团来的游客正是消费能力较强的群体。以前冬天的时候,五台山少有游客。2002年9月底,全长12公里的旅游公路竣工后,交通更加方便了,五台山旅游淡季的游客和香客也在逐渐增多。

  段姓游客是一位虔诚的佛教信徒,他几乎每个月都会来五台山上香,以前冬天下雪时路不好走,而现在风雪已经阻挡不了上山的路。每年冬天,政府都会组织五台山的百姓们出来扫雪,以方便游客上山。

  2008年9月,途经五台山的忻(州)阜(平)高速公路将建成通车,此段高速公路在五台山南山门不远处设有出口,届时,从北京到五台山的时间将会大大缩短。据张静说,五台山游客中有一半以上来自北京,或者是北京人,或者是外地人由北京转道而来。更加方便的交通对吸引京津方向游客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

  而正在进行的“申遗”工程,将会把宾馆、住户、商店等迁移到中心景区之外,到时候,五爷庙、显通寺、大白塔等将会真正地回归清静圣地的本来面目。“去商业化”短期看来是对当地住户切身利益的损害,然而,这种忍痛割爱其实符合了游客的要求,也符合景区的长远利益。正如段姓游客所说:“我们远离了都市,就是想寻找一个安静的地方。”

  正当8月底、9月初,五台山的游客却不是很多,一位游客认为,五台山旅游开发的潜在游客群体还有很大的挖掘空间。目前客源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五台山的宣传力度还不够,而且其营销策略似乎还需改进,像平遥的国际摄影节,以及嵩山少林寺的推销战略,也许值得五台山借鉴。

  如果说佛教是五台山特有文化之根,是其历史价值之魂,游客则是五台山旅游开发真正所面对的“上帝”。作为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五台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申遗”是短期目标,最为长远的则是维持旅游开发和保护的平衡,而两者,在一定程度上互为因果。

  和尚话说五台山

  文◎本刊记者金锥子

  走在五台山今天的路上,是当代凡夫俗子们的荣幸。几多坎坷途,已入烟尘中。朝圣路上,再不需要遭受鞍马劳顿之苦,宽阔回旋的盘山路上,我们只需尽享山川秀丽美景。

  走过五台山昨天的路,又站在朝圣路端的出家人,过目烟云中记载着历史的荣兴。因为,他们的慈目中能够折射出最鲜活的圣迹遗痕,后来者可以从中追寻真实沧桑的历史魅影。

  山还是这座山,景却不是那片景,人也不是那些人。沧桑巨变之中,是喜是忧,或贫或富,或现代或传统,最后,难免交织成老和尚的一声叹息。

  2007年9月3日,汽车在回旋的柏油路上攀升,后排端坐一位身着黄色僧衣的出家人,手机铃声不时在车厢内响起,他利用接电话的间隙有一搭没一搭地和记者聊着。

  身份证上显示他是五台山下豆村镇伏盛村人,在出家人的黄色戒牒上,写着他的法号——万悟,递给记者的黄色塑料名片上表明他是五台山下大佛圣寺的住持。

  他在五台山正式受戒为比丘(梵语的音译,一般意译为“乞士”,俗称和尚)的时间是2005年,因为生于斯长于斯,他说自己也算是一个“五台山通”了。

  在他的记忆中,20世纪80年代以前,从豆村镇往五台山上并没有大路,只有羊肠小道。小时候,他经常跟随父亲上山卖杏,每次都是早上6点左右就出发,随身带一包干粮,让毛驴驮着货物,人跟在毛驴后边走,整整赶一天路,一直要到下午6点左右才能到山上。

  山上当时只有台怀镇政府开的一个招待所,他们通常和其他人住在一起,一间屋子里最少要挤六七个人,晚上没有电灯,就点一盏灯光昏暗的煤油灯。

  那时台怀镇上的居民家的房子都是用土和石头所盖,没有现代的砖瓦房。他们的生活条件普遍不好,虽然种着山地,也只能产不多的土豆和粟米,一到青黄不接的时候,就会有不少人家到山下的村子里边借粮食,一直等到第二年收获新庄稼,才能还上,今年借,明年还,粮食永远不够吃。

  当时有一句谚语:五台山上三大怪——和尚进门狗不咬,石头垒墙墙不倒,姑娘出嫁不抬轿。这是对昔日当地居民贫困生活的真实写照。和尚进门狗不咬,是因为庙里的和尚经常去一些村民家里施舍吃的,所以,连村民家的狗也希望和尚多来;石头垒墙是对村民住房状况的描写;姑娘出嫁不抬轿,主要说明当时五台山的道路不好,连嫁姑娘时也没办法抬轿子。

  农业萧条,商业也不景气,整个台怀镇上当时只有塔院寺下的一个供销社可以买到日用品。

  到1982年左右,政府开始投资修建通往山上的盘山公路。

  这项工作也受到了当时中央领导人的重视,胡耀邦、万里和李鹏等中央领导同志,那些年都曾亲自到五台山视察工作。

  1985年,公路竣工的同时,五台山正式对外开放。这成为五台山整体面貌发生改观的重要转折点。

  省里的一些厅局等实权部门争先出资,在台怀镇建疗养院、盖宾馆、修饭店,于是,一时成为五台山上最早的商业获利者。

  随着外来资本的注入和外来人员的进驻,当地的居民也逐步从农业生产向小商品经济发展。

  但这时的五台山,还没有完全脱离传统的影响,从明清时期就流传下来的每年为期一月的“农历六月骡马大会”,依然是五台山上最主要的贸易方式和经济来源。

  每到此时,包括山西、河北、内蒙古等省区在内的各地骡马生意人便会云集五台山。除了骡马交易活动,期间,还有传统戏剧舞台上演的各种地方戏剧,也有人在临时搭建的场地里,表演杂技魔术。小商小贩会在街头广场摆出布匹、衣服、儿童玩具等各种小商品,周边地区的居民大多来此进行买卖交易,此外,也会有大量的善男信女和佛教徒入庙上香,朝山拜佛。整个五台山被包围在浓郁的民俗文化、佛教文化和物资交流活动的氛围中。

  这种文化贸易交流活动以“骡马大会”命名,主要是因为五台山地区周边山脉多为草山,山上树少,周围居民多有放牧的牲畜,每年农历六月又正是山上水草丰美、牲畜膘肥的时候,正好适合交易买卖。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这样大规模的活动。

  “五台山上原来都是草,树木很少,现在山上的树,大部分都是在1978年以后栽种的。”万悟说。

  他最早上山栽树的时候刚12岁,每天刨树坑可以挣到一块五毛钱。和周围居民一起参加种树活动的还有干部、医生、工人等来自社会各界的人员。林业部门免费为栽树的人提供食宿。如今,山区的森林覆盖率已经达到70%以上。

  1982年就出家到五台山、现为普化寺住持的妙生说,1990年,五台山举办的第一届“国际旅游月”一开始,“六月骡马大会”也就逐步走向了萧条。旅游业走向专业化,带来的是五台山的全面商业化,传统的“骡马大会”也就被挤压了生存空间。

  妙生觉得,不应该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中,把流传许久的中国传统文化活动湮没:“原来的活动多好啊,普通老百姓都可以参加,既有民俗文化,又有朝山拜佛的佛事活动,还能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实惠,最主要的是持续的时间长,后来搞的国际旅游月,又没有什么传统文化的内容,一般也就两天时间,最多也就3天,和原来持续一个月的‘骡马大会’相比,太逊色了。”

  在短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专 题 栏 目
    最 新 热 门
    最 新 推 荐
    相 关 文 章
    五台山入山处南线收费站
    自然降雪加人工增雪将使
    五台山清清静静过元宵节
    13万余人次海内外游客体
    世界遗产五台山在“清静
    五台山:跳起金刚舞喜迎
    五台山“破五”敬送先祖
    五台山遏制乱修滥建保护
    五台山2011年春节:僧俗
    五台山遏止乱修滥建不手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