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五台山旅游门户网 >> 旅游资讯 >> 五台山文化研究 >> 文章正文
  五台山名僧         ★★★
五台山名僧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五台山旅游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2-28 23:30:29
”怡然受戮。

  胆 巴 (1230~1303)原名庆喜称,亦名功嘉葛剌思,号金刚上师,八思巴的弟子,西藏突甘旦人。中统年间(1260~1263),经八思巴推荐,诏居五台山寿宁寺,将近10年。皇庆二年(1313),追封为“天觉普惠广照无上胆巴帝师”。随着胆巴住台,不少蒙藏喇嘛居于五台山,使五台山的喇嘛教从此兴盛起来。

  弘 教 (1271~1337),元代五台山弘扬慈恩宗的著名高僧。俗姓张,名慧印,关西人。自幼信佛,出家为僧。攻读佛经无不扣之门,但专以唯识为归。皇庆元年(1312),元仁宗赐紫衣香药,并遣旌幢送至五台山万圣佑国寺,以主法席,为该寺第四代住持。至治二年(1322),英宗瞻礼五台山,弘教陪驾。英宗回銮,陪驾至京,在永福寺校正藏典,授太子、贵人菩萨戒。后元文宗诏住天承寺,授司徒一品银印不受。寂后葬于台山。

  金璧峰 (1307~1372)俗姓石,祖籍乾州永寿县。6岁出家,后依师所嘱,游五台山,建灵鹫庵居之,又至北台北麓文岫山普光寺藏修。在普光寺期间,弘扬华严之学,制佛事梵音42奏,为发展五台山佛教音乐做出了贡献。至正十年(1350),元顺帝赐号寂照圆明大禅师。明洪武三年(1370),太祖赐紫衣、衣钵,并赐御制诗慰问。

  孤 月 俗姓张,燕京(今北京市)人。父母双亡后出家,初学经教,又修念佛三昧。师父亡,遇五台山寿宁寺僧清善而至五台山执僧务,易名曰净澄。后于五台山古华严寺修习禅观得悟,入四川飞雪山苦修禅行。成化元年(1465)还五台山,在华严谷建普济寺(今碧山寺),精进修行,后终于该寺。著述有《清凉语录》,留诗5首。                                                                                                                                                                                                                                                       

  真 可 (1543~1603),明代四大高僧之一。俗姓沈,字达观,晚年自号紫柏。吴江(今江苏苏州)人。少任侠。17岁遇虎丘僧明觉,遂从出家。20岁受具足戒,后策杖远游,参访知识。曾于万历元年(1573)、十四年(1586)、二十年(1592)三次至五台山礼佛。曾于五台山创刻藏经,后移径山完成,世称《径山藏》或《嘉兴藏》。与憨山德清为至交。终身不受请开堂讲法。万历三十一年(1603)因“妖书案”被诬,自尽愤死狱中。主要著作被辑为《紫柏尊者全集》30卷,弟子钱谦益又纂《紫柏尊者别集》4卷、《附录》1卷。

  妙 峰 (1540~1612),明代僧。俗姓续,名福登,山西平阳(今临汾)人。12岁出家,苦行潜修,遍参江南耆宿,后归中条山结茅静修,大有所悟。万历三年(1575),与憨山德清同往五台,卜居北台下龙门之妙德庵。曾建丛林、修桥铺路20余年,兴大道场10余处,主持建造峨眉、普陀、五台三处铜殿及太原双塔寺、十里长桥等宏大工程。晚年由万历皇帝敕命住持五台山护国圣光永明寺(今显通寺),敕封“真正佛子”。李太后亦拜其为师,时称“为人师表,法门砥柱”。

  镇 澄 (1547 ~1617),明代僧。俗姓李,字月川,号空印,宛平(今属北京市)人。15岁出家,36岁(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应妙峰之邀至五台山,共建无遮法会。后应塔院寺住持圆广之请,撰修了五台山有史以来第一部比较完整、翔实的志书《清凉山志》,并讲解诸经。万历三十四年(1606)同雪峰等创狮子窝十方净土院。后又修复竹林寺、南台,三演《华严》。著作有《楞严正观》、《金刚正眼》、《物不迁正量论》等多种。

  德 清 (1546~1623),明代僧。俗姓蔡,字澄印,号憨山,全椒(今属安徽)人。十九岁受具足戒,学华严、净土念佛。万历三年(1575)至五台山,居北台龙门妙德庵。见有憨山,默取为号。万历五年,遇莲池袾宏,留谈数日,是年发悟。后至牢山住持海印寺。万历二十三年(1595)以“私创”寺宇罪充军广东,住宝林寺阐弘禅宗,被视为“中兴曹溪”的人。著作有《法华通义》等多种,弟子辑为《憨山老人梦游全集》55卷。与莲池、紫柏、蕅益并称为明代四大高僧。主张禅、华严二宗融合,释、道、儒三教一致。

  阿王老藏 (1601~ 1687),清代僧。俗姓贾,燕京(今北京)西山人。10岁出家,18岁受具戒,究明瑜伽密法。顺治十六年(1659),奉诏至五台山,总理番汉事务,食奉台邑,住菩萨顶。康熙二十二年(1683),圣祖幸临所居,敕封为“清凉老人”,并赐龙袍、貂座等物。他修葺寺庙,讲经说法,整理经藏,为五台山佛教做出很大贡献。圆寂后,圣祖特赐金营葬,塔于五台山凤林谷。

  老藏丹巴 (1631~1684),俗姓赵,山东莱州(今掖县)人。拜京师崇国寺僧为导师,又拜西藏沙门蓝建巴为师。到五台山后,居中台顶和罗睺寺数年。顺治十六年(1659)由朝廷推选为清凉山住持,翌年来到五台山,住菩萨顶。第三年受钵莅位,重修经堂。康熙皇帝巡台至菩萨顶,深感尊严峻肃,奖励有加。既而命其修五顶精蓝,更悉力惮思。康熙二十三年(1684),他陈请菩萨顶大殿改覆碧琉璃瓦。康熙三十七年(1698),康熙皇帝第三次巡台,敕封他为“清修禅师”、提督五台山番汉大喇嘛。他还在镇澄《清凉山志》基础上,编纂了《五台山新志》10卷,新增不少内容。

  若必多吉 (1717~1786),宗教、政治活动家,佛学家,翻译家。亦名业西丹毕蓉梅,即三世章嘉呼图克图。甘肃凉州人。学识广博,懂汉、满、蒙、藏、梵等多种文字。雍正十二年(1734)袭封“灌顶普惠广慈大国师”。在辅佐清廷维护国家安定、促进蒙藏与祖国统一中贡献卓著。著文及翻译佛经百余部。乾隆十五年至五十一年(1750~1786)的36年间,每年夏季在五台山静修,先后住善财洞、金刚窟、普乐院、菩萨顶、镇海寺。于乾隆三十二年撰藏文《圣地清凉山志》,写了赞美五台山的《道歌》。寂后乾隆皇帝予以“金顶玉葬”,塔于镇海寺普乐院。

  印 光 (1861~1940),近代僧。陕西郃阳(今合阳)人。俗姓赵,名绍伊,法名圣量,别号常惭愧僧。光绪八年(1882)出家,专修净土。1887年到五台山礼佛,住碧山寺。曾动员寺僧修筑水渠,解决了寺院吃水的困难。 1930年至1933年,在苏州报国寺修撰了五台、普陀、峨眉、九华佛教四大名山志书。卒后佛徒尊为净土宗第十三祖。著有《净土决疑论》、《嘉言录》等。

  能 海(1886~1967),五台山僧人。俗姓龚,名学光,字辑熙,四川绵竹人。39岁出家,法名能海。1929、1940年两度入藏求法,深得藏密奥旨。1936~1937年在五台山任广济茅蓬方丈,组建金刚院。1950年曾参与接待入藏解放军代表。1952年出席维也那世界和平会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专 题 栏 目
    最 新 热 门
    最 新 推 荐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