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五台山旅游门户网 >> 旅游资讯 >> 五台山文化研究 >> 文章正文
  五台山寺院         ★★★
五台山寺院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五台山旅游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2-28 23:11:47
顶、大螺顶、黛螺顶。峰顶于明成化年间始建寺院,名佛顶庵,后习惯以山名寺,寺亦称黛螺顶。寺坐东面西,占地3000平方米,殿堂房舍50余间。建有文殊殿,内供五台山五座台顶供奉的五方文殊像。相传,信徒登五座台顶一一朝拜,称大朝台;登黛螺顶朝拜五方文殊,称小朝台。寺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重点寺院。

  ●观音洞

  在栖贤谷北侧崖畔。古称路贤寺,创建年代不详。寺建于陡峭山坡,石径盘折而上,殿阁参差而分。观音殿居于最高处的大洞。殿后有二小洞,西洞供观音像,像前滴水成池,水甘甜,人们视为圣水;东洞较小,相传六世达赖仓央嘉措于康熙年间曾在洞内静坐修行。寺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重点寺院。

(二)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

  ●万佛阁

  位于台怀镇,创建于明代。原为塔院寺的属庙,后独立为寺。占地2040平方米,东南北三面有建筑。东殿两层楼房,除供三大士、地藏王菩萨、十殿阎罗外,共供泥塑贴金小佛1万尊,故寺称万佛阁。北殿供奉五龙王像,仪态威严,令人敬畏,人称“五爷”,故该寺又称五爷庙。传说五龙王是文殊菩萨的化身,能保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为民消灾免难,赐民平安吉祥,故焚香敬纸、挂匾赠袍者络绎不绝,香火特别旺盛。

  ●慈福寺

  位于菩萨顶背后,环山腰而建。寺建于嘉庆十九年(1814),称禅堂院。道光九年(1829),皇帝赐匾曰“慈福寺”,系章嘉活佛的五处黄庙之一。占地7828平方米,殿堂僧舍百余间,分布在四个院落。寺建吸收了藏族精致华丽的装饰雕塑手法,形成了汉藏民族建筑艺术交相辉映的特色。寺内藏《五台山圣境全图》印版,面积1.91平方米,雕刻了五台山佛教圣地概貌,是一件珍贵文物。

  ●三泉寺 

  位于菩萨顶后西北山坡。坐北向南,占地3000平方米,始建于元代,明清多次修葺。西侧有一水井,三泉并涌,故名三泉寺。前殿3间,单檐四阿顶,为清雍正年间重修后的遗构。殿内供释迦牟尼佛、毗卢佛、阿弥陀佛,均为汉白玉石雕像。后殿3间为观音殿,供汉白玉雕制的观音菩萨像,存有石刻带箭文殊像150余块,石刻观音像1块。寺内立石碑3通,图文并茂。其中一为文殊菩萨赴殿碑,一为古印度僧佛陀波利来五台山求法时在尊胜寺与化作老翁的文殊菩萨对谈的图形。

  ●寿宁寺 

  位于菩萨顶之西、翠岩峰余脉山腰。始建于北齐,古名王子焚身寺。相传北齐文宣帝高洋第三子自识宿命,厌尘劳,于此燃身供圣,菩萨现形火光中。内侍刘谦之回奏,帝悼之,敕建寺。宋景德初改建,易名寿宁寺。占地9800平方米,自南而北依次建有天王殿、六角亭(文殊殿)、大雄宝殿和后殿。寿宁寺是五台山传入藏传佛教最早的寺院。元中统年间,藏族高僧胆巴曾受命驻锡此寺。

  ●三塔寺 

  位于显通寺西侧通往寿宁寺的山坡上。明万历初敕建,了尘和尚为第一任住持。寺宇坐西向东。大雄宝殿为清代遗物,殿前有抱厦。殿内佛像皆为玉质,雕工细腻,线条流畅,姿态极好。殿前南北并列建有三座佛塔,故名三塔寺。原建三塔已毁,1987年重建。中间一座为文殊塔,南面一座为观音塔,北面一座为普贤塔。塔为喇嘛式,三座等高,各3米余。寺西南侧有万历皇帝敕建妙峰祖师塔1座,工艺水平极高。

  ●集福寺

  又名洪泉寺,位于台怀镇北1公里的尧子村,建于清道光年间。时属黄庙,为章嘉活佛五寺之一。1978年落实宗教政策以后,成为尼寺。寺院坐北向南,占地6300平方米,殿堂房舍86间,中轴线上自南往北依次为天王殿、大雄宝殿、文殊殿。文殊殿院西配殿为五郎殿,塑宋代抗辽名将杨五郎坐像。传说杨五郎曾出家于集福寺附近的太平兴国寺,训练僧兵抗辽,死后人们塑其像于寺中,寺亦称五郎庙。后太平兴国寺毁,僧人们为了纪念这位爱国名将,便于1983年在集福寺中新塑了一尊五郎像,故现在亦有人将集福寺称作五郎庙。

  ●七佛寺

  位于台怀镇东庄村东面山坡上,坐东向西,因寺内供奉七佛(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婆佛、拘留孙佛、拘那含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而得名。创建于北宋,占地1972平方米。原建筑已毁,90年代成为尼寺后,彻底重修,现已建成三个院落:南面是佛殿院,北面是寮房院,西面是禅堂院。还于1998年在寺南建起一座高22米的汉白玉“七佛塔”,设计新颖,造型别致,高大雄伟,是当今五台山最高的石塔。

  ●普寿寺

  位于台怀镇营坊村北端,始建于北宋,清代予以重修,为当时的十大黄庙之一。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十三世达赖喇嘛在此讲经半年,故此寺又名讲经普寿寺。相传,当年外蒙的一位喇嘛正建筑此寺,竣工时适遇十三世达赖喇嘛来朝五台山,便将此寺献与达赖,此寺遂成为达赖庙。从1991年起,此寺由尼众管理,现已成为海内外闻名的尼众学戒道场。通过尼众经营修建,寺院原来占地3240平方米,现已扩大为占地19988平方米的宏大规模。新建的寺院坐北向南,有高大雄伟的门楼、汉白玉牌楼,从南至北中轴线上依次有天王殿、讲堂、普光明殿、五观堂等四个大院,殿堂雄伟,像设庄严,气势不凡。寺院管理井然有序,严肃紧张,道风纯正,清净非常,受到海内外信众的敬仰,来此参学的比丘尼越来越多,须按条件严格选拔,方可入寺就学。

  ●上善财洞

  位于台怀镇东面山坡,黛螺顶下方。寺建于悬崖绝壁之上,崖上有石洞名“善财洞”,传说是善财童子修练过的地方,现供石雕善财童子像,栩栩如生,憨态可掬。始建年代不详,现存殿宇6间为三世章嘉活佛所建,属于黄庙。传说清顺治皇帝出家五台山曾住过该寺,并流传有《归山词》,吴伟业《清凉山赞佛诗》亦曾提及该寺,故寺小而名气不小。

  ●       下善财洞

  位于台怀镇东面山脚,建于清光绪年间(1875~1908)。传说当年外蒙哈拉汉大王爷上山朝拜,夜梦善财童子点化,要他在上洞之下,建一座上洞的殿院,于是他修建了下善财洞。寺坐东向西,占地5645平方米。中轴线上自西而东依次为戏台门、大雄宝殿及后殿,两侧禅堂僧舍,计百余间。为了给佛教徒提供落脚的场所,该寺进行了扩建,改善接待设施,成为一座规模宏大、面貌全新的道场。

  ●普化寺

  位于台怀镇南1公里处。创建于明代,因寺内建有帝释殿,殿内供奉帝释天而得名帝释宫。明崇祯年间(1628~1644)被道教占领,殿内改供玉皇大帝,改名玉皇庙。清代中叶,又改成佛教寺院广宗寺的下院。民国年间大修,改名普化寺。寺院背靠研伽罗山,坐东向西,占地18900平方米。以中轴线上的三进院落为主,左右各伸出两层两 进院落,形成了一个凤凰展翅的格局。寺院布局严谨,规模宏大,建筑雄伟,合计殿堂、楼阁、僧舍200余间。该寺是典型的净土道场,建有面宽9间、进深6间的大念佛堂和罕见的大斋堂。寺前砖雕影壁、天王殿木雕弥勒佛龛、三佛殿泥塑十六罗汉等,艺术价值较高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专 题 栏 目
    最 新 热 门
    最 新 推 荐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