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五台山旅游门户网 >> 旅游资讯 >> 五台山文化研究 >> 文章正文
  五台山寺院         ★★★
五台山寺院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五台山旅游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2-28 23:11:47


  五台山寺院 

  五台山现有建筑比较完整的寺院95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南禅寺、佛光寺、显通寺、广济寺、岩山寺(繁峙县)、洪福寺(定襄县);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处:塔院寺、菩萨顶、圆照寺、罗睺寺、殊像寺、碧山寺、南山寺、龙泉寺、金阁寺、尊胜寺、延庆寺、公主寺(繁峙县)、三圣寺(繁峙县)、惠济寺(原平市)、石佛堂(河北省阜平县);其余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宗教活动场所的角度,被公布为全国重点寺院的有11处: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罗睺寺、殊像寺、碧山寺、金阁寺、广宗寺、广仁寺、黛螺顶、观音洞。

  五台山佛教组织以寺院为单位,按佛教传承之不同,寺院分为青庙和黄庙。青庙亦称和尚庙,僧侣大都为汉族,一般穿青灰色僧衣,称青衣僧。五台山大部分寺院属于青庙。青庙中又有十方庙和子孙庙之分。子孙庙按师徒关系实行家传制,外寺僧人不得在本寺担任职事。历史上五台山青庙多属子孙庙。十方庙可以接待四方来僧,在寺僧人亦可十方云游,组织管理实行选贤制。现在,根据中国佛教协会颁布的《汉传佛教寺院管理办法》,原来的子孙庙均已不实行家传制而改行选贤制,子孙庙和十方庙已无明显的分别。

  黄庙亦称喇嘛庙,属于藏传佛教。五台山藏传佛教均属宗喀巴大师创立的格鲁派,信教喇嘛均穿黄衣,戴黄帽,称黄衣僧。明永乐年间,五台山始有青庙改成黄庙。清康熙时,敕令将罗睺寺、寿宁寺、三泉寺、玉花池、七佛寺、金刚窟、善财洞、普庵寺、台麓寺、涌泉寺等10寺改为黄庙。于是,青衣僧改为黄衣僧,汉喇嘛由此产生。现在,五台山有黄庙8处,即菩萨顶、罗睺寺、广仁寺、万佛阁、镇海寺、广化寺、观音洞、上善财洞。

(一)国家级、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重点寺院

  ●南禅寺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落于五台县阳白乡李家庄村西侧高岗,总面积3078平方米。始建年代不详,主殿大佛殿重建于唐建中三年(782),是国内现存寺院中最古老的木构建筑,也是亚洲最古老的木构建筑,是研究唐代建筑最珍贵的实物资料。殿内佛坛上保留有唐代彩塑佛像17尊,形态逼真,神韵自然,工艺纯熟精湛,是唐代雕塑艺术的典范。另有北魏石塔、唐代角石等文物,弥足珍贵。

  ●佛光寺

  中国佛教名刹,在山西五台县豆村镇东北4公里的佛光山腰。坐东向西,三面环山。据《古清凉传》记载,该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471~499)。魏孝文帝“见佛光之瑞,因为名”(《清凉山志》卷二)。隋唐寺况兴盛,影响远及日本。寺内有金天会十五年(1137)建文殊殿,具辽金建筑的特征。正殿为大佛殿,面阔7间,进深4间,单檐四阿顶形制,建于唐大中十一年(857),规模宏大,气势壮观,是中国现存唐代木构建筑的代表作。殿内彩塑35尊,均唐代原作,堪称艺术珍品。该寺原来长期湮没无闻,1937年由建筑学家梁思成发现,1961年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显通寺

  五台山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寺院,在台怀镇。昔为五台山“十大青庙”和“五大禅处”之首,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重点寺院。占地43700平方米,各种建筑物400余间,有珍贵的铜塔、铜殿等文物。其创建年代有两说,佛教传说为东汉永平年间,称大孚灵鹫寺;学术界一般认为在北魏时期,称为大孚图寺。因“前有杂花园,故亦名花园寺”;唐代“武后以新译华严经中载此山名,改称大华严寺”(《清凉山志》卷二)。明永乐年间改称大吉祥显通寺,万历年间改称护国圣光永明寺。清康熙年间再改名为大显通寺,一直沿称至今。 

  ●广济寺

  坐落于五台县城东西大街北侧,俗称西寺。元至正年间(1341~1368)建,乾隆四十三年(1778)重修。现存大雄宝殿一座,面宽5间,进深3间,面积290平方米。虽经重修,但梁架、斗拱、驼峰与用柱方法仍保存了元代手法,体现了元代建筑结构的特点,殿内雕塑也保存了元代风格。200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岩山寺

  原名灵岩寺,位于五台山北麓、繁峙县城东南40公里的天岩山天岩村。始建于宋元丰二年(1099)以前。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现存文殊殿为金建元修,为典型的金代建筑风格。四壁壁画总面积98.11平方米,是五台山面积最大、做工最细、内容最广泛的一处壁画。壁画为金大定七年(1167)宫廷画师王逵历时十年所绘,是中国现存壁画中稀有的瑰宝,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洪福寺

  位于定襄县城东北35公里的宏道镇北社村。始建年代不详,据寺内经幢载,宋绍圣二年(1095)已有此寺,并与五台山真容院、大华严寺往来密切。寺院坐北朝南,建 于7米高的土台之上,四周置6米高堡围墙,占地2800平方米。寺内现存大雄宝殿为北宋时期原物,建筑面积414平方米,构造坚实美观。殿内塑像为华严三圣,具元代风格。东配殿塑地藏王菩萨、十殿阎君,是较好的明代泥塑。200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塔院寺

  昔日为五台山五大禅处、十大青庙之一,现为全国重点寺院、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显通寺之南,占地15625平方米,有殿堂僧舍130间,以寺内有佛舍利塔和文殊发塔而得名。佛舍利塔俗称大白塔,高54.37米,人们视其为清凉胜境和五台山的标志。藏经楼二层,存汉、蒙、藏多种文字的经书两万多册,其中2000余册被列为善本书。另有新颖别致的华藏世界转轮藏,8角33层,层层分若干小格,置经书、佛像,通高11.3米,底装转盘,推之可动。

  ●菩萨顶

  全国重点寺院,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五台山中台支脉小峰,峰高海拔1789米,形似古印度释迦牟尼说法华经的灵鹫山,故名灵鹫峰,亦称鹫岭。寺始建于唐,初名真容院。《清凉山志》卷二:“唐僧法云自建殿堂,拟塑圣像。有塑士安生,不委何来,请言圣仪。云曰:‘大圣德相,我何能言?’相与恳祷,求圣一现。七日,忽光中现文殊像,遂图模塑成,因名真容院。”明永乐年间改建,称大文殊寺。清代重修时按皇家宫室型制营造,殿顶覆黄琉璃瓦,金碧辉煌,宏伟华丽,成为五台山黄庙(喇嘛庙)之首。占地9160平方米,各种建筑物 120余间,均属清代遗物。 

  ●罗睺寺

  位于显通寺东南侧。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重点寺院。传说释迦牟尼太子罗睺罗曾在此寺显圣,留有足迹,故名。始建于唐,明重建,清多次修饰。占地15230平方米,殿堂僧舍 110余间,4重殿堂。第4重藏经殿内有“开花现佛”木雕,为过去五台山十景之一。 

  殊像寺

  亦作殊祥寺。昔为五台山十大青庙之一,今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重点寺院。位于台怀镇西南里许的凤林谷口。创建于唐,因大殿供奉大文殊像而得名。元明几次重修。今寺院占地6420平方米,殿堂房舍百余

[1] [2] [3] [4] [5] 下一页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专 题 栏 目
    最 新 热 门
    最 新 推 荐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