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五台山旅游门户网 >> 旅游资讯 >> 旅游常识 >> 文章正文
  太原印象:一个更像小镇的城市         ★★★
太原印象:一个更像小镇的城市
作者:流星宇 文章来源:五台山旅游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5 17:38:38
1965年12月24日,国家投入巨资,改扩建太原钢铁厂,该厂成为国家特大型企业。

1970年9月30日,胜利桥建成通车,全长487.6米,负载重量为80吨。

关键词:城市扩容、工人俱乐部、环境污染

全城山河一片“工”

上世纪60年代初的太原,重工业基地已经粗具规模,像太钢、太重、重机等大型企业已经成为全国同行中的佼佼者,同时,伴随着工厂的兴起,太原城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参加工作的时候,太原城已经和小时候不一样了,”1961年参加工作的张建国大爷回忆起四十多年前刚进工厂上班的场景,至今记忆犹新。

1961年,张建国从太原化工技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太原印刷厂,刚入厂正赶上工厂扩建,看着一幢幢新建的厂房和工人们忙碌的身影,张建国认定这里就是自己的希望所在,“那时侯真是干劲大,一天忙活十多个小时都不觉得累,有时候忙到半夜才下班,早上起来照常上班。”提起当时工厂的情况,张建国兴致勃勃。据他介绍,由于当时他所在的工厂缺乏设备,许多机械操作都靠人工完成,为了提高操作技术,他经常加班学习。“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提高技术成为厂里的技术能手,那个年代一个技术能手可比现在一个经理要吃香。”

“那时侯真是以厂为家,总觉得工厂好了我们也跟着享福,”张大爷介绍说,从建国开始,工业就被各级政府摆在首要位置,工人无论是福利待遇还是社会地位都高人一等。“当时一个八级工每月工资就八九十元,比干部还挣的多,”张大爷回忆,那时候毕业的年轻人都梦想能走进工厂,许多没有太原户口的外乡人更是托关系找门路希望能有一个工人身份。

1966年,张大爷在胜利街的一间平房里结了婚,用他的话说是在太原城外安了家。“那时候小北门以北还都是荒地,太原本地人都不愿意到那住,”张大爷告诉记者,从1960年代开始,太原城开始扩大,“原来觉得一出小北门就是郊区,但看着北面工厂越来越热闹,许多人开始搬出老城”张大爷回忆,由于当时新人结婚工厂分配住房,新的生活区开始形成,一个西至西山、东到东山、北至太钢、南到大营盘的城市新版图开始形成。

“不过那时候娱乐活动少,除了节日集中庆祝外,就是到工人文化宫跳舞了,”现在仍然以舞健身的张大爷回忆,从1958年工人文化宫建成以后,他和一些舞友们就把这里当成了聚会的场所,除了加班,每周末张大爷几乎都是在工人文化宫的舞场上度过。此后,工厂集中的河西、城北地区也相继建成西宫、北宫等大型活动中心,但这些文化宫的建设速度与城市扩建的速度并不成正比,广大工人能享受的娱乐活动实在是很少。

同时。随着煤、铁、钢等项目的扩建,污染也随之而来,“不怕笑话,那时候穿白衬衣出门走一圈准脏,”张大爷告诉记者,当时许多人只知道街上越来越脏,但说到污染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专 题 栏 目
    最 新 热 门
    最 新 推 荐
    相 关 文 章
    山西太原:建设一流省会
    太原合肥两地签署旅游合
    太原将建设一批具有地域
    评估专家感叹:"太原真有
    太原十年:从“污染之首
    太原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
    太原成全国首批示可再生
    太原以十大产业板块为支
    省会太原跻身“国家创新
    太原五位六旬老人骑车走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