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五台山旅游门户网 >> 旅游资讯 >> 旅游常识 >> 文章正文
  太原印象:一个更像小镇的城市         ★★★
太原印象:一个更像小镇的城市
作者:流星宇 文章来源:五台山旅游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5 17:38:38

时间:1949年-1952年

【产业背景】

1949年,刚刚解放的太原市,三次产业比重分别为:58.8%,21.2%,20.0%,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近6成的比例,这时太原产业结构是以第一产业为主导的最低层次的产业结构,而这时的太原正处于一个工业、建筑业、服务业均不发达的年代。

关键词:顺风烟、丁果仙、海子边、成衣局

“用现在的地名来讲,那时候太原城的范围也就是南到迎泽街,北到北大街,东至建设路,西至汾河东,出了这个范围,也就算出了城,走不了多远,就能看见菜地。要用现在的眼光看,大概也就是一个小镇。”倪合一老人今年77岁,1951年从朝鲜战场归国后,长期居住在太原。说起上世纪50年代的老太原,老人精神头儿十足。

据倪老回忆,建国初期,太原城的房屋基本是小平房,占了九成多。最宽的街道是新开路\(后更名为五一路\,宽不到30米,车行道在18至20米之间。当时工业企业也不是很多,基本都是从阎锡山手里接管的,除了太钢前身西北钢铁厂外,较大一点的就只有山西第一机床厂、晋生纺织厂了。

“说那个时候像小镇,不仅仅是地方小,关键可供娱乐的东西也不多。那时候有句顺口溜是这么说的,‘抽的顺风烟,看的丁果仙,逛的海子边,赛过活神仙。’”说起1950年代的生活,倪老感慨颇多,那时候学苏联的气氛特别浓,只有周末单位才会举办舞会,平时很多人消遣的方式都选择听广播。“熊猫”收音机、“红灯”收音机在当时算贵重物品,谁要是有一部,总能神气一阵子。“听广播也有烦恼,有时想听,电台播音却已结束。为了娱乐,人们只好自己掏腰包,去看‘丁果仙’唱晋剧。”

“全太原当时只有一个公园,逛海子边自然成了美事。”据倪老介绍,解放前,这个公园面积仅有70亩,地上到处是灰渣垃圾。但即便如此,逛海子边也是当时太原人最为享受的事情之一。

与倪老有着同样感受的还有张大伯。现在已经成为太原市民的张大伯,上世纪50年代时候还是小店镇亲贤村的菜农。据张大伯回忆,当时亲贤村拥有1000亩土地,800多户、2000多口人。解放后,全村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家住在菜地两侧,以种菜为生。

“那个时候,我们去趟柳巷就算得上是进城了。”张大伯当时进城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买衣服,因为现成的衣服太少,谁要是想换新衣,都得去从事服装加工的“成衣局”定做。

“成衣局门口通常挂一个木质招牌,生意最火的要数老鼠窟2号的福盛祥成衣局和华泰厚成衣局。”据张大伯介绍,解放后,服装行业实行公私合营,制作的衣服是中山装、青年装、军便装“老三样”,布料颜色被兰、灰、黑“老三色”主宰。

[1] [2] [3] [4] 下一页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专 题 栏 目
    最 新 热 门
    最 新 推 荐
    相 关 文 章
    山西太原:建设一流省会
    太原合肥两地签署旅游合
    太原将建设一批具有地域
    评估专家感叹:"太原真有
    太原十年:从“污染之首
    太原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
    太原成全国首批示可再生
    太原以十大产业板块为支
    省会太原跻身“国家创新
    太原五位六旬老人骑车走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