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五台山旅游门户网 >> 旅游资讯 >> 网友游记 >> 文章正文
  [组图]神秘的艺术迷宫:云冈石窟(2)           ★★★
神秘的艺术迷宫:云冈石窟(2)
作者:admin 文章来源:五台山旅游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2-5 9:09:55

  据《金碑》记载,辽代的云冈石窟楼阁层凌,象眼前这样的巨大建筑共有十所,可以想见当时的建筑群是多么气势宏大,历史上著名的地理学家骊道元,曾在他的《水经注》中对当时的云冈有过这样的描述:“武周川水又东南流
,水测有石,祗洹舍并诸窟室,比丘尼所居也。其水又东转迳灵岩南,凿石开山,因岩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稀,山堂水殿,烟寺相望,林渊锦镜,缀目新眺。”

  《广弘明集》记载:“今时见者传曰,谷深三十里,东为僧寺名曰灵岩,西头尼寺,各凿石为龛,容千人……石窟中七里极高峻,佛龛相连。余处有断续,佛像数量孰测其计。”由此可见云冈当时的规模和盛况,但令人惋惜的是,在辽代保达二年(公元1122年),金兵攻陷大同,战火波及云冈,使十座宏伟的建筑“寺遭焚劫,灵岩栋宇,扫地无遗”(《大金西京重修华严寺碑》)。

  现存的这座大佛阁是清代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重新修建的,这是历史的悲哀,文明的浩劫。而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比当时存在的,就内容和形式而言,不知失去了多少,不能不使我们为这痛心,为之浩叹,但是,就象整个历史一样,从宏观的总体来看,文明、艺术,一旦被人类创造出来,那就除非到达了宇宙的终点,无论是上帝还是魔鬼都不能真正地毁掉它,就象我们眼前的云冈一样,它虽然经历了千百年的沧桑巨变,也经历了战火的劫难,但它还是跨越了时间和空间来到了今天,来到了我们面前,这就是历史的真实延续,也是艺术和文明永久的魅力所在。

  跨过一道月门后,又来到了云冈人称之为“五华洞”的第十二窟,这一组洞窟内造像众多,神态万千,气氛热烈,各种鲜艳的色彩在阳光的照射下把整个洞窟反衬的更加光彩夺目,在洞窟的四壁及项部,通过不同的浮雕场面,生动地再现了菩萨、力士、供养天、伎乐和飞天等佛国中下层一大群艺术形象,并使其人格化和生活化,力图表现出雕刻大师们内心世界深刻的创作意境,尤其是美丽活泼的飞天,她们凌空飞舞,风格特异,嫣然含笑,神态优美,动人的舞姿足可把游人带入仙境。

  正面门楣上的伎乐又在为舞蹈者伴奏着天乐,她们操持着排箫、箜篌、笛、筝、口笛等乐器热情地伴奏着,乐与舞在这里体现出了无比的生动和完美,使人们仿佛听到了简练、高亢、轻快和柔美的天宫雅乐,又似乎听到了“琵
琶弦上弄春莺,箫笛管中鸣锦凤;罗裙飘颻细腰舞,轻拢慢然皓齿歌”,真是一场美不胜收的天宫音乐会。

  为此,云冈人又将这一洞窟称之为“音乐窟”。据统计,十二窟中共有乐器雕刻四十五件,十五种,北魏时期因为没有发明弓弦乐器,所以乐队是以弹拔、打击、吹奏三大部分组成,充分体现了北魏时期的音乐特色,也为我们研究古代音乐史,乐器发展史,和那一时期汉族和少数民族文化及音乐的互相融汇与交流,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像形资料。

  出十二窟,由东往西行数十步,便是云冈石早期的一组洞窟,即十六窟至二十窟,也叫做“昙曜五窟”,因这组洞窟系北魏著名高僧昙曜主持开凿,故曰此名。据史料记载,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在一次征战中,途经一所寺院,他便进寺休息,但他发现寺院中藏有许多兵器和妇女,顿时龙颜大怒,于是下令全国灭法,焚烧全国的寺院并杀了所有的和尚。

  到了晚年他生了一场大病,就怀疑是当年灭法的报应,后来他留下了一道遗诏,大意是如他死后可在武周山造一座和他自已相象的佛像,以示对当年灭法的悔过,后来的文成帝按照他的遗命为他营造了一尊交交弥勒佛(取未来佛之意),现今第十七窟的交交弥勒佛即是当年这位灭法天子的化身。不仅如此,昙曜五窟的开凿,实际上分别代表着北魏道武帝、明元帝、太武帝、景穆帝和文成帝这几代君主,而这一组洞窟也充分体现着皇家的气派和尊严,其造型设计全部高大雄伟,气势非凡,在宗教方面而言,则反映着佛法永垂后世、绵延不绝的超凡意境,从而在主题思想、造型设计、雕塑技艺、宗教艺术等诸多方面,无疑已成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典型的艺术精品。

  据传,昙曜五窟开之后到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前,北魏统治者几乎进行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造神运动,所耗费的财力和人力无法计算,究其原因就在于统治者相信来世可以成佛,进而还能天上人间,万世为尊。但同时也凝聚了那一时期各民族能工巧匠们的心血和智慧,使其成为了传承千古的不朽之作。

  昙曜五窟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第二十窟中的露天大佛,它是云冈佛像中高度仅次于五窟的本尊大佛,当我们停步仰观时,就见它形体挺健,笑傲风月,正襟危坐,着偏袒右肩服饰,雕塑造型比例适度,面相丰满,鼻直口方,双耳垂肩,神情庄静恬淡,乌瑟高螺发式,为了使其不同凡响,在佛像头后部饰以光环,以示“神圣”,此曰头光,背后的光环也同样佛光四射,以示崇高,此为背光,大佛的雕刻技法质仆而粗犷,简单而又大气,整个佛身在四周浮雕的衬托下,达到了精美的艺术效果,在阳光的照射下,焕发着一种视觉所难以捕捉到的神秘的美。

  游人们都发出了由衷的赞叹,也无不为之而倾倒。

  在惊叹之余,我们不禁会想到,那些远在十五个世纪以前的先民们,在当时十分简陋的物质条件下,竟创造出如此感人的艺术珍品,他们所遗留给我们的许多佛教建
筑已经成为我国佛教文化、建筑艺术风景线上突出的标志,敦煌、龙门、以及眼前的云冈石窟这些超凡巨制,已经成为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瑰宝而举世闻名,它们不同程度地融汇和吸收了印度犍陀罗的风格及特点,而逐步发展成了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造像艺术,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

  历史同样也告诉我们,过去与现在,政治与艺术千丝万缕,互相牵伴,就在公元5世纪,一个生活在我国大漠中的原始部落——鲜卑人,曾以他们金戈铁马的威力,占领了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和北方的大片领土,于此同时,也使他们很快从原始的蛮荒跨入了封建的文明,而眼前的云冈与中原的的龙门便是他们留给后人的两座丰碑,也是他们虽然短暂但却辉煌的真实写照,它能告诉我们这样一个深刻的哲理,勇敢地汲取和接受比自身更加先进的文化与文明,会使一个民族的历史及现在产生质的飞跃。

  过去如此,现在又未尝不是如此——这样的感悟使我思绪难平,留连感叹,久久不忍离去。

  缓步登上五周山顶,但觉山风拂面,倦意全消,俯瞰山下,车如豆,人如蚁,城市的暄啸和人声的鼎沸在这里荡然无存,真是万籁俱静,心旷神怡;极目远眺,远处峰峦起伏,尽收眼底,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夕阳的余晖已洒满了天际,映衬着大地万物,当我们告别这座艺术宫殿的时候,武周山所有佛龛及造象被这残阳的光辉所笼罩,浑然天成,熠熠生辉,在这里,自然之美和古老的艺术之美是那么的和谐统一,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一般,使人倾倒仰慕,令人遐思神往,这样的感受恐怕只能意会而又难以言传。

  真也是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专 题 栏 目
    最 新 热 门
    最 新 推 荐
    相 关 文 章
    云冈石窟 山上山下都是宝
    山西云冈石窟窟顶发现北
    云冈石窟发现北魏寺庙遗
    云冈石窟窟顶部发现北魏
    中国人民银行26日发行
    "山堂水殿"美景重现云冈
    我国首次应用三维激光扫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迎来旅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为云冈
    云冈石窟旅游景区门票中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所有:中国·山西·五台山旅游门户网 Www.WuTaiShan.Com.Cn

    服务热线0350-3786766 客服QQ:157999901 邮箱:157999901#qq.com
    联系地址:中国·山西·五台山台怀镇 邮编:035515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晋ICP备050097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