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五台山丰富多彩的艺术瑰宝
作者:admin  文章来源:五台山旅游门户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8-20 9:22:24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自从东晋佛教传入五台山以来,五台山在历代都受到封建帝王的宠遇,以致于香火繁盛,余绪不绝,成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中最受皇帝青睐的名山,也让五台山拥有了大量丰富多彩的艺术文化瑰宝。五台山众多寺庙集结了各个朝代的大量雕塑、绘画艺术品,而这些艺术品在吸收融汇了佛教艺术技法的基础上,创造了中国的民族风格和特色。

  五台山泥塑佛像当中,最珍贵、最具有欣赏价值的是唐代南禅寺和佛光寺的大殿雕塑,两座大殿当中的雕塑场面宏大,人物身份鲜明,主仆有序,疏密相间,塑像造型适度,体态丰满、自然,色彩逼真,在体现唐代塑像风格的同时,又包含一些印度文化的痕迹,是五台山雕塑艺术文化的瑰宝。明清以来,五台山大兴佛寺,其塑像又有较大的发展和变化。五台山上明清两代遗留至今共有13000尊佛像,明清雕塑大多形貌华丽,外形细腻逼真,其中艺术价值较高的有殊像寺中的文殊骑狻猊像,总高9.87米,气势伟岸。

  从北魏以来,五台山寺院逐渐出现了木雕佛像、佛塔、版画、牌匾等木雕艺术,随着佛教的不断发展,五台山木雕艺术日臻成熟完善,成为五台山工艺美术中的一朵奇葩。其中,慈福寺的木刻五台山圣境全图,塔院寺、明月池木刻乾隆皇帝诗匾、对联等等,均为木雕艺术珍品。

  在五台山佛教文物中,还有华严经字塔,由白绫和黄绫裱糊而成,宽2米,长6米,上写华严经80卷,计字600043个,由字迹拼成一座7级浮屠图案。远看,飞檐悬铃,俨然工笔画就;近看,一笔一划全是由蝇头小楷组成,多一字无放处,少一字不成塔,经毕塔成,浑然一体。字塔系清代康熙年间,苏州三宝弟子许德心花费12年时间“沐浴焚香书成”。这是一件极为珍贵的文物珍品和艺术珍品。此外还有乾隆皇帝的御笔真迹、郑板桥的兰竹刻画、明代丁云鹏画于菩提叶上的十八罗汉图、清代国画《五台山图》、清代竹禅和尚以舌写就的“心地未容一念杂,话头常复六时精”条幅等。五台山目前寺内寺外保存下来的钟、鼓、钵、碑、碣、幢、匾、牌、联,无一不是珍贵的文物。

  在中国音乐文化里,五台山佛教音乐也占有一席重要的地位。五台山佛教音乐是随着佛教的传入兴盛起来的。原有的印度梵乐佛曲、呗赞转读,汲取中国唐宋曲牌、元代杂剧散曲以及民歌、民间器乐等音乐养分,便发展成为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寺庙音乐。寺庙音乐在国内分南北两个系统,北方又分东西两路流派。五台山佛教音乐属北方系统,但独立于东西两路之外,自成体系,曲调古雅,内分青庙与黄庙两个派别。青庙讲究“入法”,即规矩,风格幽雅、静谧;黄庙要求不甚严格,曲调明朗,更富有民间色彩。1958年,五台山青黄两庙的18位僧人,组成乐队,赴省城太原演奏庙堂音乐,荣获嘉奖。1989年3月,五台山佛乐团首次抵达香港演出大型佛教音乐,引起轰动,反响很大。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