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从非色非空里参 无字无经(五台山)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5-24 23:28:22  文章录入:wtsdf  责任编辑:wtsdf

    自小命运坎坷的道安,深切体验了动乱社会的悲惨和黑暗,决意建寺弘法,将人们引向通往佛国的光明大道。前秦苻坚皇始三年(353),道安来到五台山东麓的恒山(距北台60华里),率先在这里建寺造塔,剃度僧众,讲经弘法,开辟了五台山的佛教道场。据说,当时河北一带的僧徒,有一半受到了他的教化。他的弟子中成为名僧的,有昙翼、昙徽、昙戒、慧持、慧永、法遇和道立,其中有一位,就是我国佛界屈指可数的佛学大师,南方庐山僧团领袖慧远。正是:向不灭不生中悟,即心即佛;从非色非空里参,无字无经。 

   五台山佛图澄一心要把道安培养成大师,故而闭口不传神通法术,主要讲授小乘五台山佛经,也讲大乘般若学说,还传授戒律。不久,道安就成为著名学僧。当时, 佛图澄已经年老,他每次讲完,总要命道安给大家复述一遍。众人见大和尚如此器重道安,显然有以法嗣之意,一时非常忌妒。一些上层僧侣们,在道安复讲时故意寻隙,提出种种疑难设问。道安答复从容不迫,所言条理分明,穷尽幽远,众人见他多闻广识,挫锐解纷,内心终于折服,故而有了”漆道人,惊四邻”的赞语。从此,人们便呼为他”漆道人”。

     道安研习五台山佛法,见识过人,他对当时佛学附会玄学,般若依附老庄感到不满。对用我国固有的术语概念,比附佛经的”格义”法,提出了疑义。还认为追求禅定,产生的神通变化,并非究竟之道。这些观点,对捍卫佛法的纯正,影响可谓深远。为继续探索佛经微奥,道安在佛图澄的赞许下,再次外游访经问道。后赵内乱,道安避乱太行山区阳城,后到浑源西飞龙山,同一些知名的学问僧竺法济、支昙、竺僧辅、竺道护、竺法汰、僧先等,研讨经义,翻译佛经。他还完成了《阴持人经注》、《大道地经注》、《大十二门经注》等,注经20余卷,故有注经始祖之称。这时,他已成为精通佛典,声誉卓著的高僧。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