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建大孚摩法留宗派(五台山)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5-23 21:11:11  文章录入:wtsdf  责任编辑:wtsdf

    却说摩腾、法兰在洛阳,备受明帝礼遇,明帝把他们的生活用度安排好后,便命在白马寺专事译经。那一天,明帝心血来潮,忽然召两位僧人进宫,将他梦见金人之事,原原本本说了一遍。两位僧人听了说;”这正是如来将大法托付于陛下呀,现在佛法已经西来,望陛下切不可错过机缘。”明帝问道:”法王既然应化尘刹,为什么不直来东土?”摩腾说:”释迦出生之地,众生根器先熟,故而因缘先至,这就好比一池清水,容易映现出皎洁的月亮。”

    明帝听了,颇不以为然,继续问道:”难道我煌煌东土,就没有圣人教化吗?”二僧说:”尝见佛经上说,贵国东北方有清凉山,出于佛陀金口,乃七佛师文殊大士化现之区,常有天龙八部,鬼神众生受其摄护,只不过一般俗人没有定力,很难见到罢了。”明帝听了,呻吟良久,便有了在文殊化现之区建寺布道的想法。他吩咐二僧除尽快译经外,特许他们出人宫廷,为皇家贵族子弟讲授佛法。于是以后,两位僧人便不免时常进宫,和明帝谈佛论道,五台山。明帝有时也亲临白马寺,查看译经事宜。这样来来往往之间,两位僧人便领略了大汉天朝的无数气象。

    且说摩腾、法兰遵照明帝吩咐,除将梵文本《四十二章经》译成汉文外,又相继译出了《佛本行经》、《十地断结经》、《三百六十戒合异》等。译出的《四十二章经》,后由明帝藏于禁中藏书府兰台石室中,这就是相传的中国第一本佛经。那一天,两位僧人出入都市,游走郊区,看到洛阳城内外,无论行商坐贾,大男小女,村野匹夫,俱像热锅上的蚂蚁,正张罗着过节。才知道又一个年头临近,不觉悲从中来。想到南赡部州这块辽阔刹土,这里的芸芸众生,原来是这等的无聊可怜,佛法在大干世界,依然是如此稀薄。两人因久仰清凉山为文殊童子住处,遂双双进人禅境,运动神通,启开天眼,一束亮光就向东北方透视过去,果见东北方有一处地方高出地表许多,酷似大海中激起的一簇浪花。五台山,再细细一一看去,却是龙腾虎踞般盘亘着五座山峰,山顶上的白炽银光耀人眼目,佛光祥云荡漾其间。看到这种景象,两位僧人大喜过望,一时心潮涌动,便产生了建寺弘法的念头。遂收了神通,向明帝提出,要去清凉山考察。明帝一听,正中下怀,便将在五台山开办道场之事,一并交付两位僧人办理。两位高僧一听大喜,便在白马寺匆匆交割完译经事宜,待过了除夕之夜,拔脚就向五台山走去。

    一路上,两位僧人因大汉国人烟稠密,不便启用飞行术,自然备受艰辛,直到第二年春才到得五台山地界。进得山中,但见山泉吐瀑,名花争春,日出圆光,夜流神灯,百鸟翔集林间,祥云缠绕岩岫,好一派不同寻常的气象。待进入台怀腹地,但见宝树宝花间错排列,周有五座高峰环护。再看那一圈儿环围的山,倒像是一朵硕大的莲花,两位僧人处在这大莲花之中,只觉得心中无比光明,心想这文殊住处,果真是天造地设,世上罕有。二僧惊喜之余,向北望去,见眼前有一座小山峰,恰似僧人趺坐,很像佛陀修道的灵鹫山。再看那山,尖嘴尖脑袋,虎视眈眈,东边伸开一道山脉,连着东台,西边也伸开一道山脉,连着西台,这不就是个展翅欲飞的灵鹫吗?

    面对文殊如此住处,两位僧人仿佛沉浸在一种醉禅之中,不觉摇摇晃晃走至山脚。突然,他们的一双眼发了光,原来,在灵鹫峰的山脚下,他们发现了阿育王置的舍利塔,且在大塔左侧,发现了释迦牟尼的佛足舍利,那佛足长1.6尺,宽6寸,足心显出千辐轮相。两位僧人见此景象,一时泪流满面,慌忙扑地叩拜,忽然有所憬悟。想到他们东土此行,或许就是佛陀的安排,或者是童子文殊的召唤,因此,他们面对舍利塔,发下了庄严誓愿,决定就在此处兴建道场,弘化度人。接着双双就地禅定,打坐七日。至于他们在禅境中,究竟神游何妨,如何和佛菩萨交谈,说了些什么内容,就不是凡人知道的了。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