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乾隆皇帝与五台山长城岭
作者:wtsdf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3-9 22:35:17  文章录入:wtsdf  责任编辑:wtsdf

    乾隆皇帝更是超过了他的先祖先宗,一生六次朝台不说,在五台山的作为更使人瞠目结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留下了一代帝王的足迹和人文故事,中华民族代代相传。
    乾隆皇帝爱新觉罗氏弘历,雍正皇帝第四子,生于康熙五十年。据传,乾隆皇帝生母那拉氏生他时,曾梦青狮投胎,便认为是文殊菩萨转世。雍正十二年,二十五岁时即位。他天生的聪明好学,精通汉、满、蒙、藏四种文字;记忆超群,诸子百家正史野史过目不忘;性格又非常潇洒豁达,是个典型的才子。即位时,清王朝文治中武功达到空前鼎盛,仓库充盈,国富民安,为中国历史上少见的盛世。然而,这并不是他的功劳。他是属于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乘凉者”。一方面,他懂得前人霸权的不易,有把祖宗的基础事业更进一步发扬光大的雄心壮志;另一方面,他毕竟不是栽树的亲历者,自觉或不自觉地暴露出挥霍祖宗产业,不能象祖宗一样克勤克俭,精励图治的弱性,缺乏祖宗那样的雄心壮志。处理朝政时是这样,朝台时也是这样。
    乾隆十一年(1746)九月下旬,他“奉太后”第一次沿着皇祖当年朝台的足迹瞻礼五台山。来到长城岭,踏入五台山地界。沿途的自然美景,百姓的欢迎盛况,五台山佛教圣地的辉煌景况,使才华横溢的乾隆皇帝由然地联想到当年皇祖朝台宏愿和自己治国的意图,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自长城岭至台不敢当恭依皇祖元韵〉的诗篇。这首诗很有典型意义,集中地反映了他朝台的心愿:“五台夙所企,结念礼文殊。行将至香办,先此蹑云衢。秋色驻枫岭,霜华霏椒途。来来就日民,杂沓声欢呼。峰矗村前  ,泉鸣涧底竽。闾井西成佳,对此颇自娱。抚众意弥钦,绳武念更纡。十年纵小康,岂足有言区区!清凉信清凉,宜为佛所都。天花上下雨,梵云朝暮图。延禧祝慈宁,端资法润濡。时巡藉讲武,皇祖有鸿模。申命仆御臣,此行其可无”!他认为,用佛教安抚百姓,安抚四邻民族,结束战争,用十年的时间实现小康,是能够轻易举达到的。表达了他朝台的意愿。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