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五台山名僧(2)
作者:wtsdf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3-8 17:57:26  文章录入:wtsdf  责任编辑:wtsdf

    澄观(738~839),唐代高僧。字大休,俗姓夏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大历十一年(776)到五台山,寓于大华严寺(今显通寺),应寺主之请开讲《华严经》。从兴元元年(784)正月开始,在大华严寺七处九会殿撰写《华严经疏》,4年完成,共60卷,即现存的《大方广佛华严经疏》。贞元十二年(796),唐德宗礼迎入京,命与般若三藏一起译出40卷《华严经》。贞元十五年(799)诏授镇国大师称号,任天下僧录。元和五年(810),召入内殿讲经,赐号清凉国师,并赐金印,令主持全国佛教。穆宗、敬宗相继封大照国师,文宗又加封大统国师、七帝门师。后世尊为华严四祖。由于他长期居住五台山,使五台山成为华严宗的重要阵地。

    法照蜀人,从衡山弥陀和尚学习净土,创五会念佛,人称“五会法师”,影响甚大。唐代宗尊之为国师,净土宗尊之为四祖。大历五年(770)至五台山礼佛。贞元十五年(799)兴建了具有六院(律院、库院、华严院、法华院、阁院、佛殿院)规模的竹林寺。律院的万圣戒坛,是当时全国仅有的二处戒坛之一,远方僧侣多来此受戒。法照对弘扬净土,发展五台山净土宗起了很大作用。

    圆仁(794~?),俗姓壬生氏。开成三年(838)以请益僧身份由日本入唐,于开成五年(840)四月二十八日到五台山,从大华严寺志远受天台教义,巡礼5个台顶,游览了竹林寺 、金阁寺、法华寺、灵境寺、菩萨寺等处,凡50天,于7月7日离五台。大中元年(847),他带经典800多部及多种佛像回国,传台密二教,为日本天台宗第五代座主,后世称慈觉大师。他所著《入唐求法巡礼行记》,翔实地记录了在唐的见闻经历,是中日佛教关系史的珍贵资料。

    佛陀波利 罽宾国(今克什米尔一带)僧人。闻中国五台山文殊灵迹,于唐仪凤元年(676)到五台山,虔诚礼拜。后返本国,取得《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梵本,于永淳二年(683)再来长安,奏闻高宗,奉敕与正顺译为汉文。译成后又上五台山,隐居于金刚窟,从此不出。是来五台山的第一位外国高僧。

    隐峰唐代福建邵武人。幼年出家,初侍马祖道一,又与石头和尚谈经论道。元和十一年(816)自衡山登五台,弘扬洪州宗旨,在五台山开辟了洪州宗禅宗道场。行为怪诞,自在洒脱,寂时立化于五台山,传为佳话。

    不空(705~774),具名不空金刚,名智藏。原为北印度人,自幼随叔父来中国,拜金刚智为师,学习密教。与罗什、真谛、玄奘并称中国佛教四大译师,是中国密宗创始人之一。大历二年(767)派弟子含光到五台山造金阁寺,继又造玉花寺,并奏请于金阁寺等五寺各置定额僧21人。此后,金阁寺遂成密教中心。大历五年(770)亲自到五台山修功德,为普及文殊信仰,奏请在天下著名寺院都建文殊阁,作为五台山主道场的支院。寂时遗嘱将自己的一切私财施舍予金阁寺与玉花寺。

    含光不空弟子中的六哲之一。永泰二年(766),同天竺僧纯陀至五台山修建金阁寺与玉花寺。含光为金阁寺第一任住持,开坛灌顶,广度四众,传授密法,弘扬密宗。大历二年(767),奉不空之命在清凉寺造大圣文殊阁。大历四年(769),把长安先天寺东塔院辟为金阁寺下院,从而把五台山佛教的势力扩展到了长安。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