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五台山旅游门户网 >> 景点图片 >> 忻州景点 >> 图片信息
宁武关
图片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07-6-21 0:39:17 查看次数: 推荐等级:★★★
 图片简介:

  在宁武县。为内长城重要关隘。关城筑于明景泰元年,历代修葺。三关镇守总兵驻此。原辖边墙20公里。内长城原来分三路,宁武关为中路,雁门关为东路,偏头关为西路。《边防考》谓:“以重兵驻此,东可以卫雁门,西可以援偏头,北可以应云朔,盖地利得世”。今关城已炬,两侧之长城遗迹尚存。

    宁武关,在今宁武县城区。始建于明代中期,为历史上著名的山西“三关”(偏关、雁门、宁武关)之一。

  据史料记载,宁武关于明成化三年(1467)建成,为万里长城上的重要关隘,地势险要。因其地处“三关”中路,素有“北屏大同,南扼太原,西应偏关,东援雁门”的战略作用。故《边防考》上说:“以重兵驻此,东可以卫雁门,西可以援偏关,北可以应云朔,盖地利得世。”现存关城旧址范围分西关和东关两部分,城墙依山势而建,十分壮观。据史书记载,明弘治十一年(1498)扩城七里。万历三十四年(1606)城墙砌砖,周长3567米。城中鼓楼为宁武关代表性建筑。周围烽火台峙立,气势雄伟。

  明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为东进北京,在“宁武关”与明军进行了一场争夺战,史称“宁武关之战”,击败镇守雁门关的三关总兵周遇吉,为夺取北京扫清了障碍。今在宁武恢河东岸,仍有周遇吉之墓,为砖石所筑。

  传说宁武由凤凰所变,故有“凤凰城”之称,遇敌侵犯可神奇地飞走。但见城池犹如凤身,城北华盖山护城墩酷似凤首,东西延伸的两堡俨然凤翅,南城之迎薰楼,正如高翘的凤尾。雄居城中的鼓楼,堪称凤凰的心脏,使人产生美妙的联想。

  宁武关鼓楼,位于今宁武县城人民大街,平面布局基本呈正方形,外观为三层三檐九背重檐歇山顶,下置砖石所券十字穿心洞底座,通高30余米,气势宏伟。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宁武关在晋西北古城脚下,西挽管涔山,东携云中山。两脉山系伸展开来形成天然屏障。恢河自城关西南的分水岭发源,绕城而过,向东北劈开一条漫长的峡谷。两岸诸峰对峙,隘口奇险。若屯兵于此,北可挡朔州、大同之锐,南可护忻州、太原之安。两侧可策应雁门关、偏头关之急,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宁武关始创于明代。明洪武二年(1369年)为太原五卫之左前卫。成化二年(1466年)筑城设关。统宁武、阳方、朔宁等十二堡。嘉靖十九年(1540年)配备三关总兵驻守。统领雁门关、偏头关、宁武关三关军务,为山西镇。史称“楼烦重镇”。至此,山西由原来大同一镇变二镇。

    宁武关是由古宁武军口命名的。《三关志·宁武地理总考》:“太原北去三百里有地名曰托莲台。即古宁武军地也……,自正统已巳(1439年)以来,边防颇失严,虏有潜入寇此者。”巡抚都御史李侃奏明朝廷,请置关。而以古军名命为宁武关。

    托莲台,在今阳方口镇对面,河西村之南。最早记载于《尚书》,是一极为重要的隘口,号称“三晋第一锁钥。”宋代名将杨业受潘美、王  的抑制,不得已在此设计了一场伏击战。结果,王  、潘美先后自此撤去伏兵,致使杨业孤军悬于辽兵包围之中,全军覆没,以身殉国。由此,托莲台驰名于史。可见,明代李侃奏请在此设关,是有历史背景的。

    宁武关自古即为兵家必争之地。自黄帝北逐猃狁始,历代战争不绝于史,林胡、楼烦、北狄、匈奴、鲜卑、羯、氐、羌、突厥、契丹、鞑靼等少数民族迭相攻夺,金戈铁马,燧烟不绝。商末周初西伯季历率周师讨伐入居该地的燕京戎战争失利,几乎全军覆没。周成王时,王会之篇有该地的楼烦国。战国赵肃侯筑长城途经境内百余华里。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倾国出师,战无虚日,一举把楼烦人逐出阴山外,筑高阙为寨。至此,宁武全境划入赵国版图。汉高祖刘邦平城被围,经过由胜到败、由败转安、化险为夷,成败转折也在于宁武关的险关要塞。后汉、三国、南北朝时期,此地更是朝政频改,被许多少数民族争来夺去,战争次数不可胜数。隋唐时期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唐高祖李渊、唐太祖李世民均在争夺与扼守这片土地中发迹。因此,《三关图说》追述道:“自武灵一战,驱三胡……后陈□叛而周勃、樊哙来讨,芦芳□而杜茂,王霸来屯,刘武周之入冠,李国昌之肆掠,皆在于此。”李唐王朝置三处牧监养马以充军实,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宋代杨业以身殉国,皆与宁武关有关。后来张齐贤接任杨业,出偏师大败契丹于宁武关的盘道梁,成为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优秀战例。明代正统已巳以来,内蒙古东胜失守之后的百年间,几乎年年燧烟不绝,防秋防冬成为当时朝廷的大事。明代诗人李濂有《宁武关》诗云:“夜夜城头闻  篥,吹残陇水又梅花”,是当时战争的真实写照。明末闯王倒取宁武关,与三关总兵周遇吉决战四天四夜,双方死伤人数均以数万计。最后,闯王攻开城关东门,全歼明军于关城内。日军侵华时,两次屠城杀人4600多。八路军三五八旅将士于1946年夏全歼日军于关城内,至此,宁武关回到人民手中。宁武关以山川险隘、战争不绝、民风淳朴、恶仗盖世名闻遐迩。是研究古代战争、战例、民族融合、同化、渗化、争夺的重要城池和重要实物资料。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