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福寺又名禅堂院,位于菩萨顶背后紫霞谷口南侧,地处一面背阴坡下段,寺院布局呈长条带形,上方有大片树林,下面有沟谷河水流过。该寺虽在台怀寺庙集群区,却背它寺而独立,有如龙神幽栖。
慈福寺创建于清道光年间,属于黄庙,这里是五台山黄庙中藏式建筑风格最明显的寺宇之一。该寺占地面积为7800多平方米,计有殿堂楼房80间。寺前,影壁对垂花门,垂花门对砖砌券洞大门,四面围墙围成一处空院。砖砌券洞大门对天王殿和一字排列的钟鼓楼,四周砌围墙,又成一处空院。入寺参观,过两门经两院,使人有殿建幽深之感。登天王殿石阶,穿殿中拱券门而过,方来到大殿纵线排列的第3处殿院。大殿两侧各有上下两层26间的木楼长廊护围,使整个建筑群形成直长深窄的条带,增添了寺庙的森严气氛。
天王殿后的第二座大殿为重檐歇山顶楼阁式建筑,面阔3间,前接抱厦。抱厦檐内额柱有“慈福寺”木匾,由汉、蒙、藏、满四种文字书成。抱厦柱间的券口有木雕龙凤,额檀上有彩绘龙凤。紧挨抱厦的殿前檐,装修亦十分讲究。十二块格扇并排,裙板上雕有龙凤,窗框内有缕空木雕串串葡萄、瓶中牡丹、瓶中石榴之类图案,花瓶有的雕成圆形,有的雕成六面体,殿檐阴影部分施以冷色调彩绘。二层楼上四面装板壁,上有板画数十幅。二楼殿顶檐下,同样浓施彩绘。总观大殿,显得雍容华贵。
第三座大殿面阔三间,单桅歇山顶,殿周四出廊。正面廊柱间券口也有木雕二龙戏珠,丹凤朝阳。廊内檐横枋上书有藏文,绕殿四面连通。殿角挑尖梁头立面上画有莲叶形轮廓线,中间书藏文字,其下画有水波。这些都是藏式建筑的装饰特点。
第四座殿面对一垂花门,门两侧砌围墙,形成后小院。垂花门楣上挂“名山著绩”匾,门两侧立汉文、蒙文碑四通。入门,自成格局的小院内左右对称,分别建有三间配房,正面立该寺的后殿,为上下各三间的硬山顶阁楼。与后殿右山墙相对,又有背靠坡崖、座落在石砌高台上的小殿一座,这座殿的藏式特点更明显。小殿的后墙是岩壁,前面施木建筑,三间殿檐下接前出廊,廊下四根立柱的柱头呈莲花形,上顶整块的宽板拱券,其形状,如同北京圆明园遗留的石柱头上部。殿内后岩壁上现留有两尊壁雕像,一尊着蓝色,一尊着黄色,山墙两壁有悬塑圣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