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五台山旅游门户网 >> 旅游资讯 >> 旅游新闻 >> 五台旅游 >> 文章正文
  五台山菩萨顶东禅院四棱御碑         ★★★
五台山菩萨顶东禅院四棱御碑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五台山旅游门户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1-26 10:10:00
前院东、西两侧还有两个禅院。东禅院,从前是札萨克大喇嘛的住处,分前后两个小院,中间由过厅相连接。现在,该院虽已修葺一新,但禅院却如旧容,古貌依然。过去这院叫做方丈院,曾住过无数高僧大德。如法云、继瓯光屿、净业、阿王老藏、老藏丹巴、罗桑旦巴、顶增坚措、罗桑巴桑、章木样等数十位中外有名的僧人。其中,继颐出家后曾兼任北汉宰相,这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奇事。如今,该寺年轻的住持章样摩兰(俗名林虎),又是一位大有作为的高僧,目前为五台山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山西省佛教协会理事、山西省政协委员。在他手上,该院所有的危房均已修葺一新,但却十分珍重历史文物,修旧如旧,丝毫不改原样,保持了古代建筑固有的特色。他本该也住进这座方丈院的,但他为了保护这座禅院,更为了保护院中两通乾隆御碑,把这座院子空出来,专为游客开放,让人们细细观赏这座曾出过那么多著名高僧的平常院落。
   
  在通往后小院的过厅里,立着一通汉白玉四棱绞龙碑。碑通高4.8米,宽1.3米,厚1.3米。碑额四面各雕刻着两条盘桓的苍龙和一粒玉珠,为二龙戏珠图案。碑身四面分别以汉、满、蒙、藏四种文字镌刻着乾隆皇帝写的碑文,时间为乾隆五十七年,即公元1792年,乾隆第六次朝台时所书。汉字为篆体,潇洒俊逸,毫无斧凿瑕疵,为书、刻之珍品。碑文为一首七言律诗:
灵鹫峰文殊寺瞻礼偶效禅语
六度重兹到五台;
默符天地数中该。
不期再至却常住,
即曰言归底幻来。
大士如如据莲座,
金容永永镇华垓。
梵宗儒理本无二,
七字因缘讵辩才。
乾隆壬子季春月下浣  御笔
   
  对于这首诗,乾隆皇帝自述了写作目的:“特兴黄教,宏启宗门,绥柔蒙古,藉资挖驭,用是中外,又安边民,享升平之福。”简而言之:兴黄教而保江山。
   
  在后小院中,建一四角亭,亭内也有汉白玉四棱绞龙碑一通,同过亭内的那通四棱碑式样、大小相同。此碑立于乾隆五十一年,即公元1786年。碑上所刻诗文系该年三月初二乾隆第五次朝台时在显通寺(当时叫文殊寺)所写。
    全诗如下:
至灵鹫峰文殊寺即事成句
开塔曾闻演法华,
梵经宣教率章嘉。
台称以五崇标顶,
乘列维三普度车。
萦缪抒诚陟云栈,
霏微帚喜舞苯花《):
曼殊师利寿无量,
宝号贞符我国家。
乾隆丙午暮春月上浣  御笔
   
  曼殊,梵音,“文殊”之意。其“曼殊”读音与“曼珠”相近,“曼珠”读音又与“满族”读音更相近。这是清朝统治者有意与文殊套近乎,意即文殊就代表满族。菩萨顶叫文殊院,故清朝皇帝对菩萨顶便情有独钟。康熙、乾隆、嘉庆等朝台,多住于该寺。这首诗写了乾隆第五次朝台时,五台山黄教领袖章嘉国师率众喇嘛念经迎驾,正好天降瑞雪,如文殊菩萨喜散天花,欢迎乾隆皇帝光临文殊院。而乾隆皇帝见天人欢愉,便认为这是大清国江山稳固、福祚无量的征兆。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专 题 栏 目
    最 新 热 门
    最 新 推 荐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