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五台山旅游门户网 >> 旅游资讯 >> 旅游新闻 >> 其它资讯 >> 文章正文
  试论五台山文化--从肖黎民先生作的定义说起         ★★★
试论五台山文化--从肖黎民先生作的定义说起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五台山文化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1-23 19:40:23

  摘  要:从肖黎民先生的五台山文化定义引申,可以作三个方面的分辨:一,作为历史遗产的五台山文化,这个意义上的五台山文化具有可视、可读或形象化的特点,贴近现代社会,易于被现代人所了解和认同;二,作为历史文化概念的五台山文化,从这角度考虑,五台山文化就不仅仅是一种区域文化,而同时也是一种极具典型意义的具有极强研究价值的珍贵文化形态;三,作为价值体系与精神家园的五台山文化,这是五台山文化之成为一种文化的核心要素。

  关键词:肖黎民;历史遗产;历史文化概念;价值体系与精神家园

  一种文化概念的界定本身往往就体现着一种文化观念,西方文化传统中的“文化”概念一般都是从物开始,以“物之为人所用”式的功能来说明文化,总是隐含着由文化所联系着的人与物的分立;而中国文化,如《易传》讲“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虽明显地是从“人”开始立论的,但并不意味着人与物的对立,而是主张二者的根本和谐关系,成人方能成物,成物方能成人,即所谓“天人合一”。

  “文化”概念在现代应用中一般有两个层面的基本含义:一,相对于有形物而言的人类的成系统而具现实影响力的各种精神现象,思想学说、典章制度、风俗习惯、伦理道德等等,是其主要形式;二,相对于无人之印记的自然物而言的,凡体现人之后天主动性与创造性的都被称为“文化”。前者可以称为狭义的文化,后者则是广义的文化。对于狭义的文化概念,一般没有什么争议;而广义的文化概念却出于几个原因常常引发歧义:一,怎样确定与文化相对立的“无人之印记的自然物”本身是一个难题;二,在“无人之印记的自然物”与“文化”之间是否有“中间物”?换言之,人之主动性与创造性至于何种程度才可以被称为“文化”?这同样是见仁见智的。当代文化概念理解上的种种歧义都与文化的这种广义应用有关。有鉴于此,我们主要从狭义上运用“文化”概念,即主要从人的为主体精神世界立论,而谨慎有选择地运用广义“文化”概念,因为人之精神必有见之于“物”冲动,而这种冲动也常常使“物”具有精神的意味而成为文(化所化之)物,因而从“物”(或者说是广义文化)的角度来进入精神的世界有时是有效而必要的。

  从上述考虑而言,五台山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一部分,就不能仅仅限于从功能的角度,仅仅从现代人的审视眼光中,得出对五台山文化的定义,而必须尽可能地还原到五台山文化的真实意境中,去体味其中人类精神的苦痛、欣悦与净化的历史,方有可能对五台山文化有一切实把握。五台山文化研究所所长肖黎民先生正是如此。佛教圣地五台山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它不仅在普通信众和游客中有着崇高的声誉,也在学术研究上有着其不可替代的价值。但长期以来,一般人对五台山的认识仅停留在旅游与佛教活动场所的水平,对五台山作为一种文化提之甚至知之甚少,这种情况与五台山文化一直没有一个较明确的学术定位不无关系,这对于五台山和关心五台山的学界而言,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直到(具体时间)我们欣喜地看到,光明日报刊载了肖黎民先生的“五台山文化的现代意义”一文,为我们给出了一个较恰当的五台山文化的学术定位:五台山文化是一种在环五台山地区逐渐形成、延续千余年并波及到世界“佛教文化圏”的、以佛教文化为主干的、以文殊道场和“青黄并存”为标识的、兼具自然价值与人文价值、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物化形态与精神形态的区域文化。

  肖黎民先生的这个五台山文化定义,是肖先生深切涵泳于五台山文化,广泛参订各方面、各种关于五台山文化的论说而得出的一个学术成果,可以说是准确地把握住了五台山文化的历史与现实,并含摄着对五台山文化之未来的深沉关注,首次对作为中国佛教文化和区域文化重要分支之一的“五台山文化”进行了系统明确的理论概括和学术定位。首先,在“环五台山地区”形成的五台山文化是以“以佛教文化为主干的”,这就指出了五台山文化的主体形态是佛教文化,但不否认同时也有其它方面的文化形态,比如儒家的,道家或道教的,以及现代新出现的文化形态。这个定义创造性地把文殊道场和“青黄并存”作为五台山文化的“标识”,为弘扬五台山文化开拓出一个崭新的思路。同时,这个定义全面地指出五台山文化是一个立体的文化形态,它兼具自然价值与人文价值、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物化形态与精神形态,因而对五台山文化的研究也必须是综合性的研究。最后肖黎民先生将五台山文化定位于一种区域文化,但也明确指出五台山文化作为一种具有千余年悠久历史的区域文化,它的影响是“波及到世界‘佛教文化圏’的”,不夸大。有识见,充分尊重历史与现实,这体现了肖先生实事求是的严谨治学风格。肖黎民先生的这个严谨的五台山文化学术定义,对进一步展开五台山文化的学术研究和文化建设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无论是在系统整理和研究五台山文化,深入发掘其特有的文化内涵,并创造性地将其进行现代转换方面,还是使五台山文化不断与社会主义相适应,传承中华文明,重构区域文化,建设现代先进文化和发展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肖黎民先生的这个定义都具有基础性的奠基意义。不仅如此,这个定义也使学术界对五台山文化的认同感进一步增强,使五台山文化的学术价值更为凸显,为山西省的“文化强省”战略提供了一个坚强的学术支持。

  因而,我们在这里讨论五台山文化,也就在肖先生的这个定义之上来进行。

  五台山文化作为一种历史悠久、意味深长的文化,可以根据肖黎民先生的五台山文化定义,从三个方面作进一步的引申和分辨。

  一、作为历史遗产的五台山文化

  五台山文化是一种历史悠久,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区域文化,如肖先生所说“五台山文化是考察中国佛教历史的活性标本,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有形载体。”[1]“中国佛教的兴衰在五台山上都留有深深的印痕。五台山佛教文化的连续性、完整性及其丰富内涵在中国佛教文化中极具代表性……可以说,五台山佛教史就是一部浓缩的中国佛教史。”就五台山地区现存的文化形态而言,可以从中看到中国佛教文化在历史上兴革废替,可以看到中国佛教各宗派在五台山的流传演变,也可以看到各民族、各地域依托五台山而进行的文化交流,更可以看到环五台山地区在儒释道文化大交融背景下的文化沿革,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肖先生不但把五台山文化作为“一部浓缩的中国佛教史”,同时把它作为考察中华文化发展史的重要范例,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有形载体”。五台山文化之所以对中国佛教史乃至中华文化史的意义相当重要,首要的一点就在于,五台山文化作为一种典型的佛教文化形态,历史悠久,连绵不绝,至今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为我们留下了仍具活力的文化形态,丰富的历史文物与艺术珍品,这些都是不可多得的中华民族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是我们传承文明,开拓创新,进行现代文化建设可资借鉴的优秀精神资源。

  文化是人类主动性与创造性的产物,是人类用以应对其世界的策略,这种策略是如此密切地与人本身的生活相关,以至于人们常常把它视为自己的属性并竭力保持其不变。正是出于这个原因,融入或力图融入一种文化的人总是视此种文化为自己的生命,出入随之,动静由之,语默会之。与之相应,为着文化的深植人心,又施设种种律则,举行种种仪会,从外部来规范、陶冶内在的精神,因而有了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文化同时也是社会交往的产物,是社会的头脑,具有社会属性,个人在文化中,文化就作为自在与给定的规范体系成为个人所面对的世界,具有了它者或物的性质,因而一种现实的文化,不仅有文化群体所共同践行的种种仪规,也要使这种文化见之于物,使其获得更稳固、久长的生命力。一般说来,文化有了与之相对应的由群体所体现的仪规,进而此种文化见之于物,以一定的形式对物进行了程度不一的“文化”化,物有了文化的意味,文化有了“物化形态”的支持,文化才变成了主要不是个人头脑中的东西,才获得了对于文化之传播、认同、延续至为重要的稳定性,群体之间跨越空间与时间的可交流性。在共时态上,见之于物的文化总是源于对个体文化心理的某种程度的抽象、规范,而表征、陶铸着群体的共性文化特征,松散的个体集合才成为部落、民族、文化圈等等;在历时态上,见之于物的文化作为历史文化积淀,为任何进入其境界的个人展现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信息,文化从而得以传承不绝。五台山文化亦是如此,它不仅仅是头脑中的东西,而同时见之于物,因而从历史文化遗产的角度,考察五台山文化的现存文化活动,以及丰富的文物、艺术等物化形态便是认识五台山文化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途径。

  五台山地区现存为数众多的佛寺、造像、塔、碑刻等佛教文物,也有大量的佛教经典珍贵版本、典型的佛教文化活动仪轨、丰富而富于特色的艺术形式、突出体现佛教文化影响的民风民俗,等等。这些都是五台山文化的重要内容,并且这个意义上的五台山文化具有可视、可读或形象化的特点,贴近现代社会,易于被现代人所了解和认同。一般的大众媒体就是从这个意义上讲五台山文化,现代社会对五台山文化的开发利用也大多从这个角度入手,是恢复宗教信仰政策以来五台山文化对外宣传的窗口,是现代五台山寺庙以旅游业经济对内重建的重要渠道。但仅有这个层次的对五台山文化的理解,显然又是远远不够的。

  二、作为历史文化概念的五台山文化

  五台山文化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化形态,有其发生发展的历史,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五台山文化”这个概念有不尽相同的意义。而把五台山文化作为一种历史文化概念也就是要把五台山文化的各个层面,各种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意义全部涵盖进来,以作为研究五台山文化的一个基础概念。这里五台山文化作为一个抽象概念,其具体含义必然要在具体的应用中方能体现出来,也正是在具体的应用中,抽象的五台山文化概念获得其丰富的现实内容。因而作为历史文化概念的五台山文化也就不象前一个意义那样相对凝固,我们对五台山文化的研究同样也不能仅仅限于五台山地区现存的文化形态,而是必须有着时间和空间上的辐射式关联性扩展,考察其形成与发展的脉络,这样才能把五台山蕴含着的丰富历史与文化充分地展现出来,才能看到五台山作为佛教圣地,是怎样代表了中国佛教文化的品格,是如何体现了佛教在中国的历程与影响。离开这个角度,肖黎民先生所说的“五台山佛教史就是一部浓缩的中国佛教史”是得不到完全地理解的。从大的方面而言,我们暂不说五台山文化在整个中华文化发展大背景中的文化沿革;也不谈五台山文化中建筑,造像等艺术形式所表现出来的借鉴融合,发展流变;即使只从五台山文化中的佛教文化之思想特色层面考虑,五台山文化的发展变化经历的三个大的关键点——华严、唐密、藏传佛教先后依托五台山而发展流布——也必然牵涉到文化学和中国佛教史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如:民间文化与意识形态的关系问题,政治势力与文化传播的关系问题,新进文化与固有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等等。当然,这只是从一个方面举例说明而已,五台山文化作为一种具有千余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其中有着太多的经验与教训,值得我们认真地总结与借鉴。从这个角度而言,五台山文化就不仅仅是一种区域文化,而同时也是一种极具典型意义的具有极强研究价值的珍贵文化形态,研究五台山文化也就对于现代学术研究有着重要意义,为现代的文化建设提供着相当有益的历史借鉴与精神资源。

  三、作为价值体系和精神家园的五台山文化

  任何一种文化在实现其现实影响力的过程中,总是会因着现实的种种因素而表现出这样或那样的形态变化,这不足为奇,要是一种现实的文化在历史中毫无改变,那反而是不可思议的。但同时也必须看到,任何一种文化的形态改变,是有一定的度的限定的,也即,在变中必须有相对而言的不变,超出这个度,此种文化就已经不是此种文化本身了,也就称不上是“一种文化”的形态改变。这种对于一种文化之成为一种文化的要求,如果换种说法,即是:一种文化必有其作为核心的价值体系与精神气质,核心之作为核心,就在于一种文化的围绕核心而表现出的种种具体文化形态无论如何变化,只要其核心尚在,外围的具体文化形态依然体现着核心的根本要求,此种文化就还是此种文化;反之,如果核心不在,即使一些具体的文化形态出于种种原因得以存留,那也只不过是一些历史残片,几具文化僵尸。

  具有千余年悠久历史的五台山文化是有其文化核心的,那就是五台山文化根本上是一种价值体系和精神家园。这种价值是指向对俗世的超越的,是人类精神的超脱理想家园。五台山文化的这种超拔精神气质虽来源于其丰厚的佛教文化底蕴,是佛教文化的共性价值色彩,但五台山文化在其与其它佛教文化相通的佛教价值追求之外,也表现出其独特的精神气质,正如肖黎民先生所说,“文殊智慧构成了五台山佛学中最具形而上意味和最富有文化特色的部位”,“文殊智慧提供了一种富有意味的哲学视角与价值参照”,这正是五台山文化的核心所在。另外,五台山文化在其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在其宏观的文化自我实现过程中,也展现出诸如“处时顺变”、“兼容并包”、“因机逗教”等文化品格,这些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作为五台山文化的内在文化核心,至少可称得上是五台山文化的优良传统,关于这个问题,我们拟专文讨论,这里暂不多言。

  作为价值体系与精神家园的五台山文化是五台山文化之成为一种文化的核心要素,只有对此有所把握才可算得上真正进入五台山文化。五台山文化的这个层面的意义既是前两个意义的根本宗旨所在,又不能脱离前两个意义而单独存在,它既体现于五台山文化的历史发展中,也表现于五台山文化历史遗产中。作为价值体系与精神家园的五台山文化是基于五台山文化的前两个含义而形成的,但它一旦形成就表现出对于五台山文化本身生命力的重要意义,它其实是构成了五台山文化的文化本质,是五台山文化的灵魂。五台山文化的物化形态支持虽在历次的佛教毁禁运动中屡遭毁灭性打击,但由于五台山文化的这个灵魂性的精神已经与广大民众的精神价值诉求密切联系,成为了一种极具价值的精神家园,所以只要作为价值体系与精神家园的五台山文化尚存,从长远而言,五台山文化本身就是不倒的。五台山文化由于有了这个层面,与人类精神世界联系了起来,五台山文化也就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其精神价值与影响力远超出五台山的范围,不仅为历代走入五台山文化的心灵营造起一种超拔的精神家园,历史上许多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也都曾在这里找到共同的文化语言,共通的精神家园,从不同方面为文化繁荣,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国际文化交流等作出了重要贡献,在现代依然有着其独特的魅力。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专 题 栏 目
    最 新 热 门
    最 新 推 荐
    相 关 文 章
    五台山文化之“二十四天
    五台山文化研究又一力作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